英国是最早研制坦克并将其最早投入实战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并研制新的坦克。与其他国家相比,英国人更加重视坦克的机动性能,并受陆军分“步兵”和“骑兵”的传统观念影响,将坦克分为3类:
(1)轻型坦克。用于查明敌情、地形和有关作战等情况的侦察。这类坦克装甲薄、重量轻、机动性好,只以机枪为武器,火力很弱,不适于执行其他任务。实战表明,由它发展起来的装甲输送车却形成为一类用途广泛的装甲车辆。“卡登M洛伊德”轻型坦克是这一类坦克的代表。
(2)步兵坦克。这类坦克完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式的坦克,其主要使命只是为了协助步兵突破对方铁丝网和堑壕,摧毁机枪掩体和发射点,消灭敌步兵。其最大的缺陷是行驶速度低,装甲较厚,主要武器一般只有机枪和榴弹炮,仅能摧毁暴露的或薄弱掩体内的火力点。“马蒂尔达”步兵坦克是这一类坦克的代表。
(3)巡洋坦克。它是从1918年制造的“赛犬”坦克发展而来。这种坦克源于“坦克是陆地巡洋舰”这个概念,设计者认为“陆上的战争就是坦克舰队之争”。巡洋坦克像“能广泛机动的、快速的、披有装甲的骑兵”,因而也有人称之为“骑兵坦克”。与步兵坦克相比,这种坦克更突出机动性和独立作战能力。“十字军”巡洋坦克是这一类坦克的代表。
20世纪60年代以前,坦克多按战斗全重和火炮口径分为轻、中、重型。通常轻型坦克重10~20吨,火炮口径不超过85毫米,主要用于侦察、警戒,也可用于特定条件下作战。中型坦克重20~4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05毫米,用于遂行装甲兵的主要作战任务。重型坦克重40~6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22 毫米,主要用于支援中型坦克战斗。
英国曾一度将坦克分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步兵坦克装甲较厚,机动性能较差,用于伴随步兵作战。巡洋坦克装甲较薄,机动性能较强,用于机动作战。
多数国家将坦克按用途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习惯上把在战场上执行主要作战任务的坦克统称为主战坦克(取代了传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装有特殊设备、担负专门任务的坦克,如侦察坦克、空降坦克、水陆坦克、喷火坦克等,统称为特种坦克,多数是轻型坦克(但大部分国家,将支援作战用的轻型坦克,仍保留轻型坦克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