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苗培育
当孵出仔鱼的卵黄囊基本消失、体色由淡黄变成黑褐色时即可转入专门的培育池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100~200尾。饵料以水蚤为主,开始可辅之以蛋黄浆等。在饲料充足、水温稳定(变幅不超过3℃)、水质清新的条件下,只需15~18天,鱼苗就能达到3厘米以上的长度规格,成活率一般在80%左右。此时,就应及时过筛、分级分池饲养,进入鱼种培育阶段。由于大口鲶出膜2天后的仔鱼就具有相互残食的天性,故供足适口水蚤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2.鱼种培育
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3厘米长的鱼苗50~100尾。经40~50天培育,全长可达10厘米以上的规格。本阶段前期的主要饵料是水蚯蚓。达5厘米的长度规格后就可以开始用添加了引诱剂的配合饲料进行食性转化,日投量为鱼体总重的3~10%左右。该阶段苗种间的自相残食现象最为严重,曾观察到一尾4.7厘米长的鱼在两小时内咬死2尾、咬伤3尾、吞食了一尾3.2厘米长的鱼苗的实况。控制的措施除供足饵料外,必须经常地(一般间隔10天左右)、严格地将全池鱼苗过筛、分级分池饲养。当其全长达10~12厘米、尾重7~8克时就可放入大池开始成鱼养殖。
3.鱼病防治技术
大口鲶的抗病力较强,尤其是在成鱼养殖中较少患病,但在苗种阶段病害则较多,细菌性疾病或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类疾病的并发症往往也会导致苗种大量死亡,因此在生产中仍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践表明,用0.3~0.4ppm的晶体敌百虫药液或用0.4~0.5ppm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的药液遍洒能较好地防治多种寄生虫类疾病;1ppm的漂白粉药液全池泼洒时对细菌性鱼病有一定的疗效,用土霉素、磺胺类、病毒灵等做成的药饵对防治肠道病疗效显著,对某些危害特大的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目前仍在研究之中。必须注意,由于大口鲶是无鳞鱼,用药4小时后应向鱼池大量冲水,以免造成慢性药害。此外,定期向鱼池泼洒15~20ppm的生石灰水,保持鱼池及饵料台的清洁卫生等综合防病措施也要始终坚持到底。
大口鲶 分。2期。。一期是从刚出生的。1公分不到。然后先先喂到至少。4公分左右。然后才能投入鱼糖里喂。 第一期。不适合高秘度喂。因为温度过高。水里面就会差氧。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太大的话。晚上鱼就容易差氧而倒至大面积死亡。如果有条件一个池子少喂一点。因为每天都会有死的。越多每天死的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