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锐,朱祥云。
请问你是茶陵县的吗?我也是茶陵县的,不过现在在武汉工作.
茶陵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自唐天复元年(901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茶陵中进士者127名,其中有谭用式、萧锦忠两名状元;曹诒孙、尹铭绶两名榜眼;张治、谭延闿两名会元。明清有“四相文章冠两朝”之誉,出过刘三吾、李东阳、张治、彭维新等“四大学士”,后有民国时期首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和世界文化名人谭云山。
谭用式,字仁叔,湖南省茶陵潞水龙溪人,宋景定元年(1260)状元第及,官至湖北提举。
萧锦忠,号史楼,湖南茶陵县下东东山坝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因为道光帝做寿撰写寿联,将“”写成“群”字,被奸臣诬为“君”、“羊”并立,险遭杀害。旋以两弟去世、赡养父母为由,辞官回乡,主讲洣江书院。工于书法、诗词。著述有《舆地汇参》、《自然斋时文辞赋集》等。
曹诒孙,字次谋,湖南省茶陵县枣市曹柏人。清光绪六年(1880)殿试中榜眼。次年授翰林院编修,后任国史馆协修、武英殿纂修。光绪十五年(1889),掌教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七年任山西乡试副考官,考毕归乡。
尹铭绶,字佩文,湖南省茶陵县七地雉公山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殿试取为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1912年,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后,慕名邀请尹铭绶入“总统府”任机要秘书。后在“善后大借款”问题上与袁世凯意见不合而辞职。
张治,字文邦,号龙湖,湖南省茶陵县秩堂毗塘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在全国会试中名列第一,为会元,中该科进士,次年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官至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六次主持会试。末次,以“权臣不可有,重臣不可无”为题,切中时弊。编修了第一部《茶陵州志》,并纂修《明伦大典》与《长沙府志》。
谭延闿,字祖庵、祖安,号无畏,湖南省茶陵县高陇石床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三月开封会试第一名,中会元,填补了湖南在清代二百余年无会元的空白。同年七月殿试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后,他从立宪派立场出发,提出“文明革命”主张。后于当年11月、民国5年(1916)、民国9年(1920)三次督湘,后在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任行政院长和国民政府主席等职。擅长诗书,其书法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著述有《祖庵诗集》等。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生于北京西涯,祖籍湖南省茶陵高陇龙集。明英宗天顺七年(1464)取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至孝宗弘治六年(1493),先后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各9年,侍讲学士11年。孝宗弘治七年(1494)至武宗正德七年(1512)在内阁任职,先后任礼部右侍郎和礼部、户部、吏部尚书,及文渊阁、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参与内阁机务18年,其中实际行使宰相职15年。刘瑾专权时,他周旋内阁,使刘健等一批重臣免遭杀害。开创“茶陵诗派”,主张“导源唐宋”,开以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之先河,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光辉一页。著述有:主编《大明会典》(180卷)和《孝宗实录》(224卷),编辑《怀麓堂集》(100卷),其中诗文90卷,杂记10卷。
彭维新,字肇周,号石原,湖南省茶陵县秩堂石陇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科进士,授翰林院检讨。雍正二至九年(1724~1731)先后任直隶按察使、浙江布政使、江苏巡抚。以后授户部、刑部、兵部尚书,进协办内阁大学士。在督查民间疾苦、校准和改制漕粮量器、赈灾、查办积案、惩处奸顽等方面,深得民心。但也得罪权贵,几次被诬下狱,晚年闲居家乡。著有《墨香阁诗文集》(13卷)。
刘三吾,初名昆,后名如孙,湖南省茶陵县腰陂石陂人。先为元朝遗臣,任过靖江儒学副提举。元亡后,隐居家乡潜心著述。明洪武十八年(1385),被荐举入朝,授左春坊左赞善,后迁翰林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务。他虽不是进士,却很受朱元璋器重,与朱善、汪睿同被尊为“三老”。著有《坦斋文集》(后入《四库全书》),主纂《存心录》、《省躬录》、《礼制集要》等御用典籍。因忠言直谏,在立皇储问题上以“忤旨”罪降职;在主持全国会试的“南北榜”案中被发配戌边。在朝15年,四起四落,险些丧身。
陈仁子,字同甫,号古迂,湖南省茶陵县腰陂东山人,宋末元初杰出的刻书家、著述家和教育家。宋景炎二年(1277)漕试中举,授登仕郎。宋亡,隐居家乡,罄其家财,创办东山书院,集教学、著述、刻印于一体。先后刻印《考古图》等550余卷,为当时湖南私刻图书中心。所刻《梦溪笔谈》、《尹文子》,今为北京图书馆海内孤本。撰写并刻印的《牧莱脞语》20卷、《文选补遗》40卷,后入《四库全书》。
陈泰,字志同,号所安,湖南省茶陵县火田芙江人,元延佑二年(1315)中进士,授江西陇南县令。诗、琴、书、画俱佳,其诗大气磅礴,豪放不羁。参加会试的作品《天马赋》,备受赞赏,因此人称为“陈天马”。鲁迅在《梁山泊考》中多处提及陈泰《所安文集》一书关于梁山水泊的记载,称他为记载水浒故事的第一个文人作家。
谭钟麟,字崇德,湖南省茶陵县高陇石床人,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之父。清咸丰六年(1856)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同治年间,先后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杭州知府、河南按察史、陕西布政使等职。光绪元年(1875)后,历任陕西、浙江巡抚,陕甘、闽浙、两广总督等职。在理讼狱、清赋税、兴办义学、设立书局、重建文渊阁、疏浚郑白渠、修海塘、教民种桑养蚕、革除漕弊、创立官车局、赈济灾民、禁止赌博等方面政绩显著。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租让香港九龙事件中因不满慈禧太后同意租让,不久便以年迈为由告老辞官,寓居长沙荷花池。
谭云山,湖南省茶陵县下东长乐人。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称之为“伟大学者”。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参加了毛泽东创办的“新民学会”和“新文化书社”。民国13年(1924)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任教。民国17年接受印度诗圣泰戈尔的邀请去印度国际大学任教。民国26年首任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1956年周恩来总理访印时,参观该学院,称赞他为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1968年从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退休,享有国际大学终身名誉教授殊荣。著有诗集《海畔》,辑入他20年代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所写的诗歌。
其他茶陵县名人
http://www.youhunan.com/DXBBS/Topic.aspx?BoardID=22&TopicID=352
http://tieba.baidu.com/f?kz=64899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