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激素六项

2025-04-27 16:05:3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月经量少(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均称为“月经过少”。属月经病。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常伴体重增加。本病发生于青春期和育龄期者可发展为闭经,发生于更年期者则往往进入绝经。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或人流手术后宫腔黏连或大失血后等疾病。
月经过少的病因病理有虚有实,虚者多因素体虚弱,大病、久病、失血或饮食劳倦伤脾,或房劳伤肾,而使血海亏虚,经量减少;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壅滞,经脉阻滞,血行不畅,经血减少。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也少者,称为月经过少,又称经水涩少。一般认为经量少于30毫升,相当于西医月经不调中。
周期正常,经量很少,甚或点滴即净;也有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为本病的诊断要点。本病常为闭经的前驱表现。月经过少可与周期异常并见,如经期量少或后期量少。
如属口服避孕药或肌注避孕针而导致月经过少,则应停药,并可参照本病论治。月经过少的诊断,一般是指连续发生二次以上。如一贯正常的,突然过少者,应注意是否受孕早期的先兆流产,或异位妊娠所表现的少量阴道出血,必须进一步做有关检查以鉴别。
月经少还可能有以下原因:
常见的是内分泌原因,如各种激素分泌异常或不排卵等;
另外可能是子宫内膜本身的原因,如子宫内膜结核引起内膜病变或人工流产、刮宫引起子宫内膜薄等。
诊断: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为本病的诊断要点,常与月经后期并见。
2.有些药物可引起月经过少,如避孕药、治疗精神病药、抗肿瘤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类药物(如他莫昔芬、丹哪唑、内美通等),此外雷公藤片、溴隐亭等药也会引起月经减少,临诊时应详细询问有关病史。
3.多次人工流产手术或手术粗暴,损伤子宫基底层内膜或宫腔黏连,都会引起月经过少,故也需询问人流手术情况。产后大出血有时先表现月经过少,继而闭经。
4.无排卵型功血单纯月经过少的情况比较少见,有时是无排卵闭经的先兆。多囊卵巢综合征也可见月经过少,常伴月经后期,体重增加,继而闭经。卵巢早衰者也是先表现月经过少,继而闭经。
5.月经过少伴月经后期者首先应排除流产或宫外孕,尿、血妊娠试验和B超都可予以鉴别。
要诊断和鉴别诊断以上疾病,下列内容可供参考:
(1)仔细询问病史:以往月经史,有否停经史、生育史,有否人流手术史,有否慢性病或服影响月经的药物史,有否妇科疾病史等。
(2)妇科检查:内、外生殖器有无特殊异常情况,如果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者,双侧卵巢稍增大;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一侧或双侧卵巢增大,呈囊性,与子宫黏连,子宫体固定后倾、子宫峡部可扪及结节。
(3)盆腔B超(或阴道B超):对诊断流产、宫外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宫腔黏连等有参考价值(详见各病诊断)。
(4)血内分泌检查:检查项目如T、PRL、FSH、LH、E2、P等,对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无排卵功血等有参考价值惨见有关章节)。如服用性激素类药物,可影响血内分泌报告结果。
经血过少一般会抽血检查,检查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催乳素、黄体酮,来确定是卵巢还是脑垂体的激素出问题。其次量基础体温制图,以观察是否有排卵,或是否出现黄体酮不足的情形。还可超音波检查,侦测子宫内膜厚度及是否排卵。如果是因子宫粘连造成子宫颈堵塞引起,可用子宫镜分开后置入避孕器,再用激素治疗3个月。假如是黄体酮不足,可以补充黄体酮或使用卵巢治疗。放松心情,减少生活上的压力也有助于月经正常。

回答2:

您好:
从你的结果来看,暂时不考虑是多囊,多囊卵巢可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初步做出诊断。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临床具有高度多态性、发病原因不明、病理生理复杂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症候群,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生殖医学会共同推荐的诊断标准是:1.临床出现持续无排卵或偶发排卵,2.临床和/或生化指标提示存在高雄激素血症,LH高,LH/FSH大于2,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高雄激素血症的因素,多毛,胖,月经不调等。3.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其中有数个没有发育的小卵泡。4.符合上述三项中的两项者可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你现在的结果到提示你有可能是卵巢的功能下降,建议你可以择期复查来明确病情,及时有针对性进行有效的治疗。祝您健康!E

回答3:

月经量少主要原因都有:1.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主要是功能不稳定或者缺陷;2.器质病变: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炎症,肿瘤等;3.药物影响。这些都是需要检查明确对症治疗的。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回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