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丈、寸、尺分别有现在的多长啊

2025-04-30 04:35:2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丈:明清时,木工一丈合今311cm。

丈是杖的本字,像手拿着一根棍状的东西。后用作量词,作十尺。夫部曰,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寸:10寸等于1尺,1寸约合3.33厘米,1米=30寸。

寸是中国传统长度单位,与“尺”、“丈”为十进制(10寸=1尺,10尺=1丈),韩国用来表示亲属之间关系的多少,如1寸表示直系2代人之间的关系。香港法例沿用古制(1寸=3.33厘米)。

尺: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厘米。

尺,是一种长度单位,中国叫“市尺”(现代三尺等于一米),英国有“英尺”。有时我们也把测量长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钢尺”。

扩展资料

中国单位

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毫、厘、分,等。

其基本换算关系如下: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1千米(km)=1000米,1米(m)=100厘米,1厘米(cm)=10毫米1里=150丈=500米,2里=1公里(1000米)。

尺的发展历史

生活离不开尺,建屋量地,造物制衣等。

据《吕氏春秋.季夏纪.古乐篇》记载,中国古人按乐律的音频为“黄钟”的乐器长度来确定尺的长度,所以古尺又称乐尺.律尺.黄钟尺。

是度量横制定的基础。

后来,历代尺度因时代不同又各有所差异。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

”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

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周代的一尺是现在的19.91厘米。

到战国时,一尺是现在的22.12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

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2.12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美男子了。

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是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

“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

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度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