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导鱼雷”也具备跟踪功能,具有一定“导弹”的性质,不过由于水下阻力大,所以射程、速度没有导弹高。现代的鱼雷都是“制导鱼雷”。
制导鱼雷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战后50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导鱼雷的战斗性能又有了新的提高,在原有被动声制导、有线制导的基础上,又研制了主动声制导、主被动声复合制导等制导鱼雷。目前,主动声制导系统的作用距离可达1700米,被动声制导系统的作用距离为2500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制导鱼雷的制导系统大多采用多频制,并采用编码和时空分析技术,从而使制导鱼雷能在干扰条件与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检测出真假目标信号,并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制导形式除了利用声制导以外,还可利用尾流制导.
比如说“反潜导弹”实际上就是火箭助推器+制导鱼雷
用于攻击潜艇的导弹。当导弹的战斗部为鱼雷时,又称火箭助飞鱼雷。它与水面舰艇、潜艇或飞机上的指挥控制、探测跟踪、发射系统等构成反潜导弹武器系统。分为弹道式和巡航式。可由水面舰艇、潜艇、飞机携载、发射。其射程主要取决于舰载、机载声纳和磁探等探测设备的性能,一般为数公里至数十公里,也可达上百公里。同反潜鱼雷相比,具有速度快、射程远等优点,是现代主要反潜武器之一。
反潜导弹原理!
是也不是
导弹 说白了就是高级版“制导的火箭弹”
而鱼雷是否是水下导弹 要看其是否制导 当然现在的鱼雷都是水下导弹
按制导方式分为声/尾流自导鱼雷、线导鱼雷和复合制导鱼雷
声自导
利用水声技术自动搜索、跟踪、攻击目标的鱼雷。按搜索方式,分为单平面自导鱼雷和双平面自导鱼雷;按自导方式,分为被动声自导鱼雷、主动声自导鱼雷和主被动联合声自导鱼雷。单平面自导鱼雷,能在水中的水平方向上搜索和导向目标,用以攻击水面舰船。双平面自导鱼雷,能在水体中的水平和垂直两个平面上搜索和导向目标,主要用于攻击水下潜艇,也可攻击水面舰船。被动声自导鱼雷,本身不发射脉冲声信号,靠接收目标噪声导向,自导作用距离较大,隐蔽性好,自导装置简单;但自导作用距离受目标声源级影响大,易受假声源干扰而误导。主动声自导鱼雷,利用自身发射脉冲声信号被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导向,在目标不辐射噪声的情况下,自导装置仍能对其探测、搜索;但隐蔽性差,作用距离小。主被动联合声自导鱼雷,通常采用主动声自导和被动声自导方式交替工作,用被动声自导搜索目标,发现目标后,转为主动声自导攻击;但自导装置结构较复杂
。自导和控制系统,主要由换能器、发射机、接收机、自动驾驶仪、微型计算机和电源等构成。
线导
由发射台通过导线传输指令控制导向目标的鱼雷。通常由潜艇和水面舰艇发射,也可由反潜直升机发射,用以攻击潜艇和水面舰船
复合制导就是综合多种制导方式的智能鱼雷
那为什么鱼雷不能称为水下导弹呢?
因为其前期还有一种叫直航鱼雷的 其就像火箭弹 以单一弹道为发射轨道 不能做机动 不存在制导
所以鱼雷的确有像导弹一样有制导的 但也有非制导的
望采纳!!
不是的 严格上讲鱼雷和导弹的运动轨迹是不同的 两个不是同一类
不能这么说。导弹之所以能叫做导弹是因为其有制导能力的,就是有一定的追踪目标能力,才能称为导弹。而鱼雷则并不一定有制导能力。虽然现在的新式鱼雷已经有一定的制导能力。但是鱼雷的历史是很长的,最频繁使用时期,也就是二战时期,鱼雷并不具备制导能力。在发射后,鱼雷会命中的位置就已经被确定了,鱼雷按照发射前设定的参数射向目标。而如果是导弹,则需要在发射后有一定自我制导修正自己航行轨迹的能力。
鱼雷是一种水中兵器。它可从舰艇、飞机上发射,它发射后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舰船,只要一接触就可以爆炸。用于攻击敌方水面舰船和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