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我国的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2025-04-07 08:12:1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入侵我国的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1. 紫茎泽兰

 2. 薇甘菊

 3. 空心莲子草

 4. 豚草

5. 飞机草

 

 6. 毒麦 

 7. 互花米草 

8. 凤眼莲 (水葫芦) 

9.假高粱

 10. 蔗扁蛾 

 11. 湿地松粉蚧 


 12. 强大小蠹

 

 13. 美国白蛾

 14. 非洲大蜗牛

 15. 福寿螺 

 16. 牛蛙

回答2:

  1. 紫茎泽兰

紫茎泽兰(学名:Eupatorium adenophora Spreng.):多年生草本或成半灌木状植物。根茎粗壮发达,直立,株高30-200厘米,分枝对生、斜上,茎紫色、被白色或锈色短柔毛。叶对生,叶片质薄,卵形、三角形或菱状卵形,腹面绿色,背面色浅,边缘有稀疏粗大而不规则的锯齿,在花序下方则为波状浅锯齿或近全缘。头状花序小,直径可达6毫米,在枝端排列成伞房或复伞房花序,约含40-50朵小花,管状花两性,白色。子实瘦果,黑褐色。每株可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藉冠毛随风传播。花期11月-翌年4月,结果期3月-4月。

主要分布于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中国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典型例子。原产于墨西哥,自19世纪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在世界各地引种后,因其繁殖力强,已成为全球性的入侵物种。在2003年由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名列第一位。

2. 薇甘菊 

薇甘菊((学名:Mikania micrantha Kunth),也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或灌木状攀缘藤本,平滑至具多柔毛;茎圆柱状,有时管状,具棱;叶薄,淡绿色,卵心形或戟形,渐尖,茎生叶大多箭形或戟形,具深凹刻,近全缘至粗波状齿,或牙齿,长4.0-13.0厘米,宽2.0-9.0厘米。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复花序聚伞状分枝;头状花序小,花冠白色,喉部钟状,具长小齿,弯曲;瘦果黑色,表面分散有粒状突起物;冠毛鲜时白色。

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现已广泛传播到亚洲热带地区,如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印度洋圣诞岛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包括斐济、西萨摩亚、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地区,成为当今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大约在1919年薇甘菊作为杂草在中国香港出现,1984年在深圳发现,2008年来已广泛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该种已列入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3. 空心莲子草

空心莲子草,原名:喜旱莲子草,别名:空心苋、水蕹菜、革命草、水花生,拉丁文名: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 苋科、莲子草属多年生草本;茎基部匍匐,上部上升,管状,不明显4棱,具分枝,幼茎及叶腋有白色或锈色柔毛,茎老时无毛,仅在两侧纵沟内保留。叶片矩圆形、矩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基部连合成杯状; 退化雄蕊矩圆状条形,和雄蕊约等长,顶端裂成窄条;子房倒卵形,具短柄,背面侧扁,顶端圆形。果实未见。花期5-10月。 1930年传入中国,是危害性极大的入侵物种,被列为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其嫩茎叶可作蔬菜食用,春夏采其嫩茎叶、洗净、沸水烫,清水漂洗后切断,可凉拌、炒食,清脆可口。也可牛、兔和猪饲料。

4. 豚草 

豚草(拉丁文: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是被子植物门菊科属下的物种,为高20-150厘米的一年生草本。花为集成团伞状花,叶子为全缘圆形至倒披针形的羽状分裂叶。原产于北美,在中国长江流域已驯化野生成为路旁杂草。豕草花粉中的抗原(AgE)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过敏性疾病(如枯草热,外源型哮喘等)的诊断、治疗和对发病机理研究。豚草是一种普遍的花粉过敏原。

5. 毒麦

毒麦(学名:Lolium temulentum)又名小尾巴麦、毒麦草、黑麦子。禾本科黑麦草属一年生或越年生检疫性植物,属于田间常见的杂草,盛产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毒麦的茎可以长到一米高,穗状花序长达10~25厘米。其颖果呈紫色。毒麦经常和重要的农作物小麦混生在一起。

毒麦的外形非常类似小麦,然而其子粒中含有能麻痹中枢神经、致人昏迷的毒麦碱,被认为是恶性杂草。

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

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