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脏病的人可不可以做核磁共振?

2025-04-27 10:00:3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心脏病本身不一定需要核磁共振检查,也不一定就具有太大优势。一般情况下,核磁共振对心律失常本身判断价值不如心电图以及心电生理学检查大,对心脏大体结构的探查一般心超也就可以了。核磁共振仅仅在部分心超还不足的情况下有优势,比如主动脉夹层等。对冠心病,那么冠状动脉造影是黄金诊断,就是多排(64排以上)螺旋CT也能大体做冠脉造影的粗筛。所以本身看心脏疾病,核磁共振未必就需要 做。
如果问的是做了心脏支架术后是否可以核磁共振检查,那么心脏支架术一般都还是可以经受核磁共振检查的。因为目前的支架一般采用的是无磁或者弱磁材料。无磁性的一般立即可以接受磁共振(磁共振场强3T以下就立即可以做,一般就算1.5T场强的磁共振也不算磁场很低了,过去有的0.5T的低场强核磁共振都还可以提供不错的检查效果)。
如果是弱磁性材料的支架,那么推迟6个礼拜做磁共振检查也没有问题的。
但是有一种情况,就必须禁止磁共振检查,就是置放了起搏器(无论永久起搏器还是临时起搏器)或者ICD(植入式自动除颤装置)的 病人,因为这里面是有电子元器件的,而这些是对于磁场是非常敏感的。
此外,一些应用了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装置比如心脏漂浮导管,或者主动脉反博泵,以及心室辅助装置的患者,也都是禁忌磁共振检查的
有关内容,我曾经写过一个博客《置入心血管装置后行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问题》,在新浪博客2010年3月13日发表过,你有兴趣可以看看,搜寻 厉清就是我 新浪博客 ,在心血管内科 分类下面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