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属冀西北山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7'—115°30',北纬39°50'—40°07',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28公里,总面积21833公顷。保护区地处蔚县、涿鹿两县境内,北距张家口市150公里,东与北京市门头沟区接壤,距北京市区125公里。周边绵延200公里,涉及12个乡镇202多个村,总人口约20万。109国道自东向西、112国道自北向南穿越保护区;西邻张石高速,东接张涿高速;京包、京原铁路南北相间,交通便利、地理区位十分重要。随着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的建立,保护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保护区所在地涿鹿乃轩辕故里。据《史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从此,黄帝成了中原地区部落大联盟的总首领,并在今涿鹿县矾山镇建起历史上最早的一座都城--黄帝城(遗址今仍保留)。炎帝、黄帝、蚩尤部族在此繁衍交融、休养生息,发展成后来的华夏民族。涿鹿县完整地、集中地、原生态般地聚集了炎、黄、蚩的遗址遗存,在全国也是唯一的一处,涿鹿县也被誉为是“三祖文化”的发祥地。蔚州盆地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自古便是先民聚集之地。商代在此建立代国,并建都于代王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代为一郡;汉代刘邦统一全国,分封代国,立兄刘仲为代王。飞狐古道,又名蜚狐陉,太行八陉之一,是历史上燕赵通胡的要道,蔚州乃此商道重镇,商旅必经之地,至今这里仍然保留着独具特色的剪纸、铁树花、贡米、小吃等。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小五台山丰富的自然遗存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古老画卷。 保护区共有哺乳动物86种,如:金钱豹、狐、黄鼬、青羊等。鸟类丰富,共56种。主要有褐马鸡、星鸦、柳鹰、山雀、环颈雉、岩鸽、啄木鸟等。两栖类有中华大蟾蜍、中国林蛙。爬行类有麻蜥、蝮蛇、双斑锦蛇、虎斑游蛇。昆虫有16目130科1500种,以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居多,占总种树的52%。如此丰富的昆虫资源,为研究昆虫的分布规律,种类组成,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珍稀种类的繁殖,筛选等都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区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褐马鸡。 褐马鸡:为世界珍禽,是我国特有中。世界上只有晋西北及小五台山有野生褐马鸡分布,被誉为国宝。褐马鸡在历史上几濒灭绝,19世纪法国神父曾宣称“褐马鸡在河北已经灭绝”。1998年被发现有广泛的分布,引起我国动物界人士的普遍重视。小五台山的建立对于保护和逐渐扩大褐马鸡种群、拯救这一珍稀物种发挥了重要作用。 褐马鸡:鸡形目,雉科。体长800—1000毫米,体重5000克。通体浓褐色。喙短。耳羽簇白色,显著的突出与颈项。尾羽22枚,向后披散翘立。 它栖息于海拔1800—2300米的针阔混交林或纯针叶林、阔叶林中。主要以嫩根、茎、叶、种子为食,也吃昆虫。3月下旬进入繁殖期,每窝产4—8枚卵,孵化期27天。为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