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现代创造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一个分支。[2]创新教育包括发明创造的技巧与经验、创新能力训练及创造性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应该贯穿于普通高等本科教育四年各个阶段,其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要充分体现被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能力。
2.创新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基础课按学科大类设置,专业课按年级设置,专业方向课预留学分新型的结构模式。专业方向课依据社会和企业需求灵活设置,逐步实现学术课程、技术课程与职业证书课程相结合。因此,电气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课程体系如下构成:
(1)公共基础课平台。它由文化类课程、工具类课程、能力培养类课程构成。本课程平台注重双基教育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能力;注重和加强课程的基础性和广博性,注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所必需的知识和基础,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2)专业基础课平台。它由强电类课程(电路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弱电类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控制类课程(自动控制理论)、信息类课程(信号处理技术)构成。主要养成学生的基本学术素养和行为能力。
(3)专业课程平台。它由专业方向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拓展课构成。专业方向课为本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有理论、有实验、有课程设计;专业必修课针对本专业方向所需技术开设的必备的专业知识课程;专业拓展课不再按专业方向设课,鼓励学生跨学科交叉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