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正确,作为一名大学生过去式,研究生进行时,放任社会闲散人员进校实在是太影响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了。遥想当初,我学姐夜跑,操场那个大灯没亮(毕竟电费高昂,就开了几个路灯),于是被人搭讪吓得她直接钻到附近的女生宿舍躲着。(学校多人不止一两次遇到这种事情)又有一次,大雨天下雨,有个闲散人员打着伞,直接晃过宿管进了女生宿舍,在一堆雨伞中把宿舍大厅当了家(好多女生懒得收伞,直接放大厅晾干),竟然几个礼拜都没被发现。要是哪个门不关,被偷了贵重物品,该向谁诉苦?还有一次,有个人,进了三教,找到了一个教师办公室,把放在那里的单反连包偷走了,当时还跟沿途的老师打了照面,老师还以为是新来的老师。等发现的时候,那人直接从十几楼走楼梯溜了,坐电梯都没抓住他。后来每个办公室都装了玻璃门和锁...
个人觉得不该禁止,大学生本身就已经是成年人了。成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中国的教育方式,总是把孩子当成温室的花朵,极尽保护之能事。可是孩子不能总是被保护的。大学和高中的区别在于,孩子不单单要学习书本上的文化,还要学习如何适应社会,接触社会。更要学会如何在社会上自处。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的认知这个社会。所以大学不应该禁止社会人员进入。这就像是闭关锁国一样。不能一味的自处,更要引进和走出。安全问题一定要解决。保安的质量。流动保安的增设。我觉得都是有必要的。但是绝对不是把孩子关在笼子里。
大学本身就是半个社会,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涉及的都是成年学生,是高等教育。小学初中高中,有一定的封闭性,是保证安全的同时,制约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因为未成年人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心智不够成熟,自我保护意识未完全形成,且仍处于监护阶段,在自制方面也需要约束和引导。而采取相对封闭,限制社会人员入内的做法利于这一系列的教育方针。而大学生本身为成年人,行动具有自由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必须依靠自觉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加上大学校园人员流动性很强,社会人员的出入是必然现象,也无法制约。只需加强安保即可,校警巡逻,值班和预警制度必不可少,但封闭就大可不必。
还是应该禁止。大学校园也是维稳的重要场所,各高校新生入学,都是需要填暂住人口登记表、照相等,在派出所备存。特别是各区域的派出所,都是有指定和学校密切联系的警官。大学还是求学的地方,校园和其它地方不一样,毕竟不是社会,不是社区,更不是市场。所以应该禁止社会人员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