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必死,即使朱元璋不杀他,朱棣也会第一时间杀掉他,蓝玉的死是维护大明统一稳定的必要结果
在大明江山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蓝玉成了一个不合时宜的参与者,对权力极度敏感的朱元璋不容蓝玉染指,同样换做任何一个帝王也不容大臣过度关注自己的家事,而蓝玉这个人的表现却不知深浅捕鱼儿海战役后,蓝玉一战成名,除了实现蓝玉作为一个武将的最高追求,而且给蓝玉的地位和权势带来新的高潮,此时站在大明政治中心的蓝玉开始操起闲心,据夏燮《明通鉴》记载:
蓝玉班师回朝后和太子朱标秘谈:臣观燕王在国,阴有不臣心。
我看燕王朱棣不是什么善类,你的多注意啊!当然蓝玉敢和朱标这么推心置腹是有原因的,蓝玉是常遇春妻弟,而常遇春的女儿又是太子朱标的妃子
而他自己又官居太子太傅,透过这层关系可以看出,蓝玉过早的站队表示一下忠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惜“疏不离亲”,我们仁厚的太子朱标认为蓝玉这个家伙真是个小人,反而在偶然间把这件事透漏给弟弟朱棣,鉴于蓝玉此时风头一时无两,成为别人聊天的话题也就顺理成章
兄弟啊,你看,那谁谁谁,什么玩意?除了会打仗,就是说三道四,你可别往心里去。朱标觉得无所谓,可朱棣真能不往心里去?当时朱标有亲爹朱元璋罩着,地位稳如泰山,继承皇位是水到渠成的事,对蓝玉这种所谓的表态不屑一顾也很正常,毕竟大明将来还是他当家做主。
朱棣也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没有资格叫板,心里已经做好准备当个藩王潇洒一辈子,就这样还被诽谤!朱棣是恨得牙痒痒,夜不能寐
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太子朱标病逝,太子的意外死亡除了让朱元璋悲伤过度,更让朱元璋明白,此时大明的权利被搁置到一个分水岭,很多人望而向背,观察风向
让人意外的是,朱元璋最后的选择是孙子朱允炆,一张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牌,朱元璋这么做是有道理的,于法于情这个孙子比儿子们顺眼多了,嫡长子不在,还有嫡长孙么朱允炆继位,蓝玉就谋反!来的这么恰当,来的这么猛烈,结果是近一万五千人人头落地,朱元璋杀蓝玉也怨不得谁,不是强奸元王妃,就是冲破自己家的喜峰关,没事还拉帮结派闹腾那么多干儿子
而我更相信朱元璋教导朱标时的荆棘理论:儿子啊,江山就是这条荆棘,既然你握不住他,爹替你先把这些刺拔了。那么蓝玉就是其中一根又长又尖锐的刺,朱标握不住,朱允炆能行么?
答案是确定的:不行!
先不说别的,单单在辈分上朱允炆见着蓝玉说话都得低个头。在性格上朱允炆继承了他爹朱标的优良美德,仁厚有余,刚毅不足!面对嚣张的蓝玉朱允炆该如何面对?请记住蓝玉曾经和朱元璋叫板:
我不堪太师耶?
老朱,我当个太师不够资格么?朱元璋还没死啊!只不过儿子死了,假如现在死的是朱元璋,朱标如何回应?可惜现在是年幼的朱允炆,又该如何出招?在朱元璋那里都不是事,不就是个太师么,那么你先去死吧!
对。当时蓝玉拥兵自重,如果朱元璋不发动蓝玉案,朱允炆继位无法制约蓝玉。
朱元璋发动蓝玉案,对付蓝玉对大明王朝来说是对的,蓝玉的死对维护明朝的统一和稳定有者重要的作用。
应该是错的,因为蓝玉非常有才,他能够对明朝有非常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