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是社会媒介组织通过文字(报纸、杂志、书籍)、电波(广播、电视)、电影、电子网路等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大众公开地传递自己用各种手段复制的信息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以特定的多数人为传播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大众传播
- 外文名 :Mass Communication
- 属性 :人类最重要的一种传播形式
- 出现时间 :1945年11月
简介,特点,特征,研究内容,社会功能,
简介
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电影、广播、电视等传播工具向相对众多的人传递信息的过程。 大众传播是指媒体组织采用现代机器设备,通过大批覆制并迅速地传播信息,从而影响庞杂的客群的过程。 杰诺维茨1968年提出,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如报刊、广播、电视等等)向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客群传播符号的内容。 德弗勒认为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份复杂的客群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大众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西方认为,1450年德国J.谷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将人类带进了大众传播的时代。此后的 400年中,印刷媒介是大众传播的唯一渠道。20世纪以来,随着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的诞生和发展,以及信息的大量化、多样化,大众传播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大众传播推动了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演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有传者、信息、大众传播工具和客群4个要素。它与其他传播现象的根本区别在于:在传者与大量的受传者之间插入了一种或多种联系两者的传播工具。因此,大众传播也被称为通过传播工具的传播。
大众传播 特点
①具有组织性。它的传者通常是一个庞杂的机构,内部有精细的分工。如以报纸传递信息的报社,即由采访、编辑、评论、广告、经理等许多部门组成。
大众传播 ②在传播内容上具有公开性和易逝性。大众传播与密码、旗语、信鸽、书信等传播现象不同,它不带有保密的性质。这就决定了各种社会制度下的 *** 部门,往往以不同的方式或在不同的程度上,对传播内容加以审查和控制。 报纸刊登的讯息,广播、电视播送的节目,通常只具有一次性阅读、视听的价值,除非受传者为了某种用途,以剪报、录音、录相等方式将信息贮存起来。这就迫使传者必须注重信息传递的时效。 ③具有很强的选择性。一是传播工具对客群有一定的选择;二是客群对传播工具有一定的选择,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素养、个人兴趣等可以使客群分为不同的读者层、听众层或观众层而偏爱某种传播工具;三是客群对传播的内容可以任意选择;四是客群对参与大众传播的时间可以自由选择。客群的选择性表明,大众传播并不意味着对每个人的传播。 ④客群具有不知名和参差不一的特点。传者可能了解客群总体的某些情况,但对具体的受传者往往是不熟悉的。 ⑤在信息流通上具有单向性。客群无法当面提问、要求解释,整个传播过程缺乏及时而广泛的反馈。 ⑥具有快速性。不断吸收最新科学技术,提高传播信息的速度,是大众传播的一个发展趋势。
大众传播 特征
据 *** 茨克(Gerhard Maletzke)的定义,大众传播须符合以下特征: 公开的(客群不为人际交往范围所囿) 利用科技传送手段 间接的(在传送者与客群之间存在时间空间距离) 单向的(在传送者与客群之间不发生角色互换) 网路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大众传播的单向性,互动性是网路传播的最显著特征。
大众传播 面向分散的群体(客群是匿名的,无阶层和群组之分)。
研究内容
关于发信者和受信者; 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 传播机能和传播效果; 传播的社会责任和体制; 传播媒介的发展和社会作用及其与社会诸种关系的研究。 其中关于大众传播社会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社会功能
赋予人物、事件和社会活动以某种社会地位:美国社会学家P.F.拉扎斯菲尔德和R.K.默顿在《大众传播,大众兴趣和有组织社会行为》(1949)一文中认为,大众传播可以使社会事件和人物等正当化,树立威信,得到显著地位;也可使之威信扫地,败下阵来。 社会控制中介作用:大众传播处于上层社会控制和广大成员之间的中介领域,能将某种公德和社会规范得到宣传和明朗化,广为人知,取得社会承认,使腐败现象受到舆论谴责。 模拟社会环境:W.李普曼在《舆论》(1922)一书中提出“拟态环境”概念,认为报纸给人们提供的讯息和知识,即“头脑中的影像”能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环境的作用。60年代末期以来,以电视为主体的大众传播媒介对生活的冲击和渗透作用,使人们又提出信息环境及其现代人性特点的变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