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新形势下的人口问题
2004-7-22 18:03:58
人口问题在本质上是个发展问题。它对各国发展的作用大小不一、方向不同、后果也不一样,我们在借鉴各国经验时必须注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也会发生变化。我国当前的人口状况与新中国成立时不同,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必须与时俱进,但基本的国情不能忘记,马克思主义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不能背离。
控制人口的意识不能淡化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曾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从70年代起,我国果断地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30多年来,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的遏制,人口增长率由过去高达25‰降到了2003年的6‰,生育率由过去高达一个妇女平均生育5.8个孩子下降到现在的更替水平(指一个妇女平均生育两个子女以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全民人口意识普遍有所提高,为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人口增长具有渐进性、周期性和惯性的特点。在增加的初始阶段,人们往往难以察觉,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周期性和惯性导致高增长时,就积重难返了,解决起来非常棘手,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一般来说,在生活比较贫困的时候,大多数干部包括一些学者,容易认同控制人口的政策,但在初步摆脱了贫困以后,尤其是在我国总体进入小康水平以后,要让人们始终保持持久的控制人口的理念则比较困难。
现在,人口意识淡薄的问题已露出端倪。一些人对我国继续执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不理解,对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要稳定低生育水平颇有微词。
一曰,我国物质生产与人口再生产已不像以前那么不相适应了。有人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年平均增长9.4%,人口增长一路下降,2003年已降到6‰,有的地方接近零,人口对提高人均GDP的作用已无关宏旨,人均观念已不那么重要了,人口增长并不妨碍经济增长。
二曰,生育水平的迅速下降加速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将来青壮年劳动力的短缺和老龄人口负担的沉重已难以避免,提高生育率势在必行。
三曰,近年来我国在持续低生育水平的同时,出生人口性别比越来越偏高,不利于社会发展,只有放宽生育才能缓解,等等。
这些认识产生的根源在于忘记了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对于我国人口仍在继续增长、生育率仍然存在反弹的可能性估计不足,对于我国控制人口的负面影响估计得过于严重。此外,还有四个认识问题必须加以澄清。
第一,我国经济增长的加速和人口增长减缓仅仅反映了两种速度差距的缩小,并不等于说我国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已经很适应了。由于人口的惯性增长,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我国人口才能实现零增长。在今后30年,人口作为人均指标的分母作用依然不可忽视。我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然已突破1000美元,但仍排在世界100位以后。我国的奋斗目标是在2020年建成惠及全体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3000美元。人口规模及其增长对于这个目标的实现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人口增长哪怕有千分之一的松动,十几年累积下来就要多几千万人,人均GDP就有相当大的差别,实现目标的时间就会相应推迟若干年。
第二,我国经济增长虽然大大快于人口增长(特别是在发达地区),但并不能说明我国人口多不妨碍经济增长,也不能说明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得到了解决。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资源、环境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将长期存在,局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不能说明全国的协调。
第三,我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存在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城乡仍存在大量过剩人口,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实现就业常常成为两难问题;二是城乡和地区之间人口收入差距扩大,提高生育率不利于差距的缩小。这表明,经济高增长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与人口的增长相协调。
第四,虽然随着生育率下降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新问题,但我国人口系统中第一位的问题仍然是数量。解决人口数量问题只有降低生育率这一条路。老龄问题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前瞻性问题,现在还处在做好应对准备的阶段。放宽生育率对于缓解老龄化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根本出路在于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口健康素质等。婴儿出生性别比偏高同样要靠综合治理来解决,放宽生育率不是根本之策。
总之,人口过多仍是我国的重要问题。2000年,党中央作出了关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大决定,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如果过早地放松控制人口的政策,就很难避免人口数量增长的后果。这是一个事关我国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慎重解决。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人口
70年代初,我国首先认识到人口非控制不行,80年代初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随后把保护环境、保护耕地和保护其他资源也都作为基本国策或单项政策。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生育率虽然得到一定控制,但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却比以前更为突出。因此,在今天的许多人看来,资源和环境对发展的约束比人口更大,在一些同志那里,可持续发展战略甚至成为环境保护的同义语。这是个认识误区,必须走出来
其实,与资源和环境相比,人口在可持续发展中始终处于关键地位,是个首要问题。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已经揭示了这一点。
在进入21世纪后第一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表文告呼吁:“当代社会要正确处理人口数量、资源使用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1994年在开罗召开的人口与发展国际大会上,各国一致认为,共同努力减缓人口增长对于保护环境是非常重要的。1992年在新德里召开的全球科学院院长专门讨论人口问题的会议也作出了同样的结论。我国科学院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居于危及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位因素,在中国当推人口问题……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否得到顺利进行,除了资源、环境等外部限制因素外,人口问题的特殊性又使其成为最严重的‘瓶颈’”。我认为这些结论是科学的和及时的。
人口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和首要作用可以举要如下:
其一,就资源总量来讲,我国堪称资源大国,各种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虽不同,但最丰富的、已位居世界前列的资源如煤等一旦按人口平均,都将成为稀缺、贫乏和相对不足的。这是人多造成的“瓶颈”。
其二,我国国情决定我国发展的基点只能放在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上。我国虽然达到总体小康水平,但在目前和可预见的将来,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对自然资源如土地、水、森林等的压力仍有增无减。
其三,已经超出资源承载极限的人口和人口的持续增加是导致毁林开荒、陡坡开荒、围湖造田、超载放牧、滥采滥樵、竭泽而渔、过度开发地下水等“吃子孙饭、断子孙路”行为的直接起因,是造成水土流失、陆地下沉、海水倒灌、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大河断流的深层次原因。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控制人口入手。
其四,严重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产业,诸如小煤窑、小化肥、小五金、小铸造、小水泥等在一些地方之所以屡禁不止,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有关部门碍于就业压力,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难以采取断然措施。这种以长远利益迁就眼前利益的所谓“饮鸩止渴”的做法,从根本上说,还是缘于人口问题。
其五,本来自然界的生物资源可以再生,空气和水也可以自净,但由于人口的超载,人们消费(或需求)的膨胀,使地球生态失去了自我恢复的时间和能力。这是自然资源枯竭、环境退化、环境污染每况愈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有的学者把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概括为:人口爆炸和人类需求爆炸两个相互叠加力量的乘积。发达国家人口已趋于稳定,他们对于地球的压力主要来自消费膨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过:“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增长了一倍,大部分增长来自于发展中国家。自70年代以来,人类消费也增长了一倍,其中发达国家占全部消费的86%”。可见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环境问题主要归因于人口问题,而发达国家主要归因于消费问题。我国二者都有,但人口问题是个不能改变的沉重砝码。
计划生育工作也要坚持以人为本
我国开展计划生育之初,人口已达8亿多,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1000亿美元,人口城市化水平居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列。这样,计划生育的目标放在减少出生人口的数量上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实行计划生育本质上符合全国人民的长远利益,但在实践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人口问题本质上是个发展问题。因此,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人口、计划生育的根本或终极目标。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计划生育一贯坚持“国家指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针。在理论上讲,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相互促进的,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的利益就会更好地得到尊重。
以人为本就要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从单纯控制人口增长,转移到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更好地把落实计划生育与帮助农民摆脱贫困、促进农户生产发展结合起来,对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出现困难的家庭及时给予实质性的帮助。近几年,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在体现以人为本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气象。例如,近期出台试行的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及双女家庭的老年夫妇享受政府养老补贴的政策,在农村和西部地区推行的“少生快富”工程,在城市开展的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工作,以及在全社会开展的“关爱女孩行动”等等,都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体现。
人口与计划生育以人为本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应该全面贯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这项国策提出来已有30多年,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控制人口数量一手很硬,提高人口素质一手很软。西方人口科学和人口实践都把人口素质排除在人口之外,我国则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认为人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因此必须强调人口素质。我国30年前提出的人口政策就表明重视人口素质,因为提高人口素质是提高人口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
人口增长放慢,但是基数的人口增加还是很明显的,问题有出现了男女比例失调(136:100)会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安因素,老龄化开始加重.计划生育的贡献是伟大的,问题都是有的不可能十全十美的
只重视数量控制,忽视年龄结构的即期和远期的规划,再过二十年早晚因严重老龄化等结构性失衡而不堪重负!
放缓,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太大,增加的绝对数量还是很多 。
男女比例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