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在家里一般唱歌都可以唱,去卡拉ok厅唱歌就不会唱了呢?

是为什么呢?
2025-03-29 07:58:1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代歌神歌声飘送五大洲

香港歌坛「四大天王>中,张学友是唯一没有出众外貌,只有一副天赐歌喉的巨星。在这个注重处包装的时代,他的成功实在奇迹。他那无以伦比的歌声,折服了整个世界。人称“90年代的歌神”。

喜欢唱歌的人,恐怕没人不知道“张学友”这个名字吧!这位“90年代的歌神”其貌平平,但拥有一副天赐歌喉,仅1995-1996年的跨年度百场世界巡回演唱,就有超过110万遍布在世界各地的观众以激赏之心倾听他的演唱会,一睹了港城天王巨星的风采。

然而,能幸运地坐在现场观赏学友演出的人毕竟还是很少的,大部分歌迷就只能坐在家里,从电视屏幕或唱碟上欣赏他的歌艺了。除了会哼几句他的歌,又有几个人了解这位倍受世人尊敬的歌星呢?生活中的学友,和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他从小到大不知怎的很怕老鼠和蟑螂;每次录音和开演唱会前,他都有自己独特的习惯;天王老出现忘词现象;他讨厌新闻界为炒新闻炒到他母亲的头上去,因为他对父母特别孝顺……这些你都知道吗?

香港歌坛上群星荟萃,但有几位能像学友这样10年出30多张唱碟且每张引起重大反响呢?记得他的《吻别》出来后,一位香港歌迷到内地一家卡拉OK厅去唱歌,点名要唱这首歌,卡拉OK厅却没有这首歌的唱片,气得他和小姐吵了起来。老板过来解释,才知道这首歌并不是没有,而是点唱的人太多,唱片都损坏了。

1995年,1996年,学友连续两年从世界音乐颁奖礼上捧回“全球最高销量华人歌手大奖”。在世界级巨星中,他的唱片销量仅次于杰克逊,远高于排名第三的麦当娜。

学友唱粤语歌起家,国语歌兴起后,他先后推出的国语唱片《吻别》、《真爱》、《忘记你我做不到》、《想和你去吹吹风》每张均超过百万销量。港弹之地,竞争激烈,想方设法对撼学友的不在少数。闻知他要出新专辑,马上就有唱片公司推出自己旗下的歌手专辑与之抢市场。然而一次又一次,他都立于不败之地,以非凡的实力让人们叹为观止。

场上是劲敌,场下是朋友。张学友不仅歌艺压倒群雄,而且为人处世也堪称楷模。他和歌坛上的竞争对手,私下都是好朋友。对阿伦(谭咏麟)、梅艳芳等歌坛前辈他非常尊敬,对一些后起之秀则鼎力扶持。因此,他多次获得“歌星眼中最受欢迎的歌星”奖。不仅歌迷对他大加赞扬,就连内行人对他也如此肯定,真是不简单呀!对于圈外人,学友同样不轻慢。一次拍电影,剧情需要一部名贵跑车,好不容易联络到一闻车行,经理申明要学友亲自驾驶才有商量的余地。剧情却是学友坐在司机身旁,怎么办?学友灵机一动,坐在驾驶室拍照留念,并把照片送给经理。经理的契妹是学友的歌迷,经理本人也很欣赏他的歌艺。经理对学友此举很高兴,借车一事也就顺利解决了。有人常常慨叹于这位歌神的亿万身家。不错,他唱歌,还拍电影、做广告等,收入确实不菲,亚洲金融风暴卷的1997年,他的总收入也达5660万,排名“四大天王”之首。然而,他也并非天生就是个大明星,小时候家里生活相当拮据,四五个人住一间房里。学友凭自己的艰苦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拚搏,才有了今天的辉煌。翻阅他的奋斗史,你会为他的不断进取所折服;他与罗美薇的一段忠贞不渝的10年长恋,同样令人感动。但是,太喜爱他的歌迷在倾听他那充满磁性的质感的歌声时,总有一种患得患失之感,担心他有一天会突然宣布隐退。1997年度,他把绝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舞台音乐剧《雪狼湖》上。

1998年出场演唱更少,他表示,自己将用更多的时间来做舞台剧,今后一年只出一张国语专辑和一张粤语专辑。

众所周知,港城是快餐文化生产基地,艺人一年拍若干部电影,出七八张大碟并不罕见。身处乐坛巅峰的张学友肯沉下心来,用一年的光阴酝酿出专辑,可谓绝无仅有。当然,这样的上乘之作销量肯定能得到保证。他于1998年夏天推出的《释放自己》,便再登IEPI销量榜首。而他决意要在文化沙漠中培植高品位的舞台剧,至今很多人都认为是种冒险。《雪狼湖》的成功,不代表以后的舞台剧也能立住脚跟,一些人甚至指责他是在“哗众取宠”。但支持者高度称赞他是在为香港乐坛杀出一条“新血路”。

艺术需要不断探索,大众文化也一样。也许,香港娱乐界是到了该有所变的时候了,“歌神”张学友交引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谁能说,港岛就一定不能成为经典之作的摇篮
参考资料: http://post.baidu.com/f?kz=661795

回答2:

呵呵 取卡拉OK人多感觉害羞吧

回答3:

因为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