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歌的整体鉴赏
诗歌是作者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节奏鲜明和谐精练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式样。
鉴赏诗歌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与抒情诗;按形式,可分为古风、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与民歌,而古风和格律诗中,又有多种类别。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这是阅读诗歌要首先把握的。
2、注意诗歌的不同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我们欣赏诗歌,要反复诵读,仔细体味它们风格的差异。
3、领会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诗歌作品形象鲜明,情景交融,往往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可以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染。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出一幅雨后山村秋日晚景图,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幽静恬淡的心情。又如陶渊明的《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而令人神往的农村劳动生活图景,使人感到淡泊宁静的高洁心理。所以,我们鉴赏诗歌,正是要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去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4、把握诗歌中的典故。
古人常用典故,可以恰到好处地用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如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5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借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以具体鲜明的印象和特殊的感染力。
5、掌握诗歌的表现方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如比兴手法、夸张渲染手法、情景交融手法等等。如《硕鼠》一诗主要运用了比喻、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
6、重视诗歌的炼字、炼句。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一个词,一个句子,运用得好,绝妙异常,可以给整篇诗作起到提神运气的作用,从而更能使人真切地进入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起波动。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中照、流、归、下等动词的妙用,这些动词或长或短的持续情,使我们似乎感观月光的倾泻不尽,清泉的长流不绝,浣女的由远而近,莲舟的由近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