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有志研究记忆是从1983年开始的,那一年他正读高三,由于学习成绩从小学到初高中都一直名列前茅,所有家人、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非名牌大学莫属。可是,天不遂人愿,在高考中,杜有志发挥严重失常,仅仅考上了娄底师专,这对他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打击。痛定思痛,杜有志分析考试失败原因,认为对知识的记忆模糊,摸棱两可,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进入大学后,杜有志就决定要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开始有意的通过奇象、联想、放松等方法,学会巧记英语单词、数学公式,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不同场合。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在学校的图书馆看见了一本保加利亚拉扎诺夫博士写的《超级记忆法》,他觉得里面的记忆方法跟自己平时总结的一些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杜有志就开始在图书馆遍寻关于记忆研究方面的书籍,并萌发了研究记忆方法的念头。
很快杜有志就将学校图书馆的所有关于记忆研究方面的书籍看遍了,可还是不能满足他的研究欲望,于是他就经常在天亮之前乘车从娄底赶到长沙,为的就是在省图书馆收集资料,而上海、重庆、北京、武汉、广州、昆明等地,也都留下了他辛勤跋涉的足迹,为了研究,他还购买了大量有关记忆、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而来自农村的杜有志家里并不富裕,可是他硬是靠着省吃俭用,把研究坚持下来了。
记忆研究
大学毕业后,杜有志被分配到一所高中担任物理老师兼班主任,有了经济来源的他这时对记忆的研究更加执着。在教学期间,他开始有意地将自己的记忆方法用于教学,并开始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记忆码,如谐音码、象形码、假借码、会意码等。在他的指导下,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普遍优异,而且学习轻松,看到自己的研究在实践中收到效果,杜有志更加坚定了研究记忆的决心。
为了使研究的记忆法更加系统,杜有志将自己的研究写成了2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并取名为“ZYD”记忆。ZYD分别是Zipper(挂钩、链结)、Yield(产生、来自)、Deftness(灵感)三个单词中第一个字母的缩写,连起来叫“挂钩生灵感”。而就是他的这套超级记忆方法,最后荣获了“95中国国际博览会金奖”和首届全国记忆研究大会最高奖,并且是全国最早通过专家鉴定的高效记忆法。此时的他,在中国的记忆研究领域已是小有名气。
1991年,杜有志离开教育岗位,报考湖南师大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杜有志的记忆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1994年6月,杜有志的毕业论文——《超级联想记忆法对提高大中学生的记忆效果的实验研究》,经专家、教授组成的5人答辩委员会审议后一致通过。评委们对“ZYD”超级记忆法的独创性、高效性及其对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促进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法实用性强,对提高大中学生的记忆效率、学习效率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而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惟一的一篇实用记忆应用领域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第一位记忆研究生
研究生顺利毕业后,他成了中国第一位记忆研究生。随后他被分配到省教委科技中心,专门从事记忆的研究与推广,这让他的梦想有了一个新的起飞的舞台。此时的杜有志有了更大的梦想,他要使他的高效记忆法让更多的人掌握,让更多的人通过学习他的记忆法,在学习、工作上更加轻松。于是他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讲座和培训,把“ZYD”记忆法传递给更多的人。
他先后在许多高等院校、中学、青少年活动中心、政府机关等单位举办了1000多场(次)“ZYD”超级记忆法报告会、专题讲座以及其他记忆培训,受到热烈欢迎。而这时的他也越来越得到全国各个媒体的关注,北京、上海、广州等100多家新闻单位都对他作了详细报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中国青年报》、新华网等纷纷对其作了专题报道。至此,杜有志在全国的记忆研究领域声名鹊起,成了记忆研究领域的权威人士。
回想过去,从1983年开始接触记忆法的研究,到2003年自己的第一个记忆培训学校成立,整整20年的时间,杜有志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从一开始家人、朋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以他为荣;从一开始的经济拮据,到现在创办自己的教育产业,杜有志其实感慨良多。
我有这三本书,里面的方法没时间学,一般般,你是哪的,我广西贺州,近的话可以来我这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