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氧化氢酶米氏常数的测定中测得Km值为负数是怎么回事?

2025-03-31 22:37:1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Km呈负值(即整条直线都向下移动),亦即所有测定的v值都偏大。
由v= ,故推断最有可能的原因是v2整体测量值偏小,v2偏小的可能原因是H2O2本身的分解;此外,滴定时读数不准确也会对本实验造成较大影响。

回答2:

米氏常数的意义:

1 反映酶的种类:Km是一种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种类有关,与酶浓度、底物浓度无关。

2 米氏常数是酶促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其数值大小反映了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力:Km值越大,亲和力越弱,反之Km值越小,亲和能力越强。

3 Km可用来判断酶(多功能酶)的最适底物:Km值最小的酶促反应对应底物就是该酶的最适底物。

3.米氏常数的求法:

该方法的缺点是难以确定最大反应速度Vmax。

该作图法应用最广。但在低浓度是v值误差较大,在[S]等差值实验时作图点较集中于纵轴。因此在设计底物浓度时,最好将1/[S]配成等差数列,这样可使点距较为平均,再配以最小二乘回归法,就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