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关键这个政治是广义的政治,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断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意思是说,人是天生离不开政治生活的。就拿我们现在的情况来说,一个人呱呱落地,他就开始了他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他要去登记户籍,由此他获得了国民的身份,于是他就开始接受政府的管辖,享有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并须履行其作为一个国民的义务。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员,他具有了占有社会公共资源的一份权利。
但是,由于社会公共资源稀缺性的特征,也由于人类本性等等方面的原因,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中就始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是人类政治生活固有的困境之所在。如何解决人类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如何使所有的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能够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就成了人类美好政治生活的根本要义。
作为对人类美好政治生活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大思想家,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探求过他们的政治理想。柏拉图以其“知识即美德”的命题作为出发点,以正义作为一条基本的主线,描述了他的“理想国”。他希望用正义作为一个理想政治生活的灵魂,通过良好的教育来改造并抑制人的不良本性,以构筑一个以正义为轴心的理想社会。亚里士多德则使用了另一个相似的概念:善。在他看来,国家是由人所组成的,因此,通过个人之善,可以推及国家之善,国家的根本宗旨就是维持社会之善,国家是“最高的善业”。为此,亚里士多德力主通过良好的政治制度,来推进国家的善业。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也可以说是理想主义的思想家,他认为一个理想的政府应该是“能使人民变成最道德的、最明智的、最富有学识的、最好的人民”的政府。这种价值取向代表了很多思想家关于理想政治生活的构想。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和孟子也有类似的思想主张。孔孟根据他们所谓“作之君、作之师”的政治逻辑,主张推行“仁政”,对统治者提出了道德建设方面的要求,并主张建立一种官民协调的社会关系,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各安本分,“克己复礼”,“安分守己”,从而建立一种和谐稳定的理想社会。
如果撇开其阶级关系不论,譬如,按照我们的说法,统治者有统治者的政治理想,被统治者有被统治者的政治蓝图,等等,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古代思想家们的一条主线,即对于美好政治生活的探求。
其实,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来看,问题的实质也就在这里:人类政治文明的进程,其本身就是人类对美好政治生活的构想及其实践的进程。由于人类的政治生活充满着困境,所以所谓政治文明的成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人类为解决政治难题和困境而创造并积累起来的而且为人类的政治实践所证明其确有价值的一系列主张、制度和技术。通过这些主张、制度和技术,人类维持着一种良好的政治秩序。
每个公民都应该在参与政治生活,尽到政治义务。但是,人只要生活在社会当中,就必然陷入政治。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精神、思维指导下进行的,没有任何精神和意识参与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政治生活是人们重要的生活领域,它同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一起构造成了我们的社会生活。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句话当时的解释是人应该过城邦生活。人必定过有组织地、民主的城邦生活,摆脱原始宗教色彩生活的牢笼。并通过这句话鼓励公民参与城邦的讨论,起到政治宣传的作用,核心的目的在于抵制离心论、挽救城邦危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这在当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人的本性和城邦本性共同决定了人天生就是一种政治动物,而人类要过上幸福的城邦生活离不开良好的教育和法治。人是能够思维的,有理性的,讲伦理的,人是能区分善恶并用语言交流思想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为了达到人类道德和理智生活最高目的社会组织,个人只有在公共的政治生活中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德性,达到最高的幸福。人指的是政治化的人,并不是自然人。这种人是为政治而存在的,是国家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只有在国家中“人”才能完善自己的品德和显示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