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果是指果皮与果肉胶状物之间具空洞的果实。常见的空洞果有三种类型:胎座发育不良,果皮、隔壁很薄看不见种子;果皮、隔壁生长过快导致空洞,在心室少的品种以及节位较高的花序中常见这种类型;果皮生长发育迅速,胎座发育跟不上而出现空洞果。
空洞果的发生原因可从形态和生理两个方面得到解释。从形态上看,心室少的品种容易发生,一般早熟品种心室数目较少,晚熟品种的心室数目较多。而生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指开花期前后受坐果激素、日照强度、环境温度、植株生长势等的影响而形成空洞果。为促进坐果,一般在开花前2天到开花当天往花萼、花梗及花蕾上喷激素后,果实的发育速度比自然授粉后的果实发育速度快得多,但这样的果实快速膨大常常使胎座的发育跟不上,从而出现空洞果;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植株光合产物减少,向果实内部运输的养分供不应求,而输送养分的组织在果肉内,这样果肉和果皮优先得到营养,而胎座得到的营养物质较少,从而出现空洞果;在温度过高,特别是平均日温超过30℃,而且持续较长时间时,出现受精不良情况,或在高温情况下发育的果实,其呼吸和代谢作用加快,促使果肉组织的细胞分裂和种子成熟加快,与果实生长不协调,从而出现空洞果;需肥量较大的品种,特别是大果形品种,在果实膨大期间若得不到充足的肥水供应同样会出现空洞果;果实膨大过程中,水分供应不均衡,常出现空洞果实,这在秋季栽培中非常普遍。
预防番茄空洞果的方法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包括:
(1)选择适宜的品种。
宜选择心室数略多(3~4)的品种,但心室数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
(2)控制开花结果期的温度。
温度过高过低均容易使授粉受精不良,从而产生空洞果,所以应适时栽培,避免在低温或高温季节栽培,或采用增温、保温或降温措施,以满足坐果及果实膨大的需要。
(3)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
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坐果不仅需要掌握处理时花朵的发育程度、处理浓度,而且,最好是在中午湿度较低时,先振动竹架,使花朵授粉后再行处理,这样可有效地防防止空洞果的发生。
(4)加强肥水管理。
包括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地膜覆盖或畦面稻草覆盖,追肥时注意氮、磷、钾的配合,并协调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
番茄空洞果的发生可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①激素的影响:开花前两天往花萼、花梗及花蕾上喷施激素后,果实发育速度比正常授粉果快,且促进成熟,但胎座多发育不良,致子房室产生空洞。②遇有光照不足,光合产物减少,向果实内部输送的养分供不应求,形成空洞果。③日高温超过35℃,且持续时间较长,致受精不良,或在高温条件下发育的果实呼吸和代谢作用加快,促使果肉组织的细胞分裂和种子成熟加快,与果实生长不协调也会形成空洞果。④四穗果以上的果实和同一果穗中迟开花的果实,营养物质供不应求时,易形成空洞果。⑤需肥量多的大型品种,生长后期营养跟不上,碳水化合物积累少致使出现空洞果。⑥结果期浇水不当也易出现空洞果。
空洞果的外观果实有棱,断面呈多角形。切开果可见明显的空腔,有些果虽无棱但内部也有空腔。造成空洞果的原因有:①受精不良,或氮肥施用过多。②激素蘸花用药浓度过大,或蘸花时花蕾幼小,都易产生空洞果。③使用了果实膨大剂,但光照弱,温度低。植株的营养状况不能满足果实膨大的需要。④夜温过高,植株徒长,光合产物不能顺利地运输到果实中去,引起果实空洞。
空洞果
日灼果
番茄空洞果,是由于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足,营养生长过旺,气温高,光照强,或雨水多,湿度大,无法正常进行授粉受精所造成的。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叶面喷洒硼砂加磷酸二氢钾加三十烷醇进行控旺,并促进授粉受精,就能减少空洞果的产生。
番茄空洞果是指果皮与果肉胶状物之间具空洞的果实。常见3种类型:胎座发育不良,果皮、隔壁很薄看不见种子;果皮、隔壁生长过快及心室少的品种,节位高的花序易见到;果皮生长发育迅速,胎座发育跟不上而出现空洞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