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理[ zhèng lǐ ] 正确的道理。
详细释义
1,正当的道理。
《韩非子·奸劫弑臣》:“若以道化行正理,不趋富贵,事上而求安,是犹聋而欲审清浊之声,愈不几矣。” 宋 曾巩 《熙宁转对疏》:“其弊则至於邪情胜而正理灭,邪说长而正论消。”《红楼梦》第四九回:“ 宝玉 笑道:‘这倒不妨,原该多疼女孩儿些是正理。’” 巴金 《春》二:“ 琴小姐 说的才是正理。”
2,整治;整理。
汉 刘向 《条灾异封事》:“五大夫争权,三君更立,莫能正理,遂至陵夷,不能复兴。”《魏书·任城王传》:“朕昨夜梦一老公,头鬓皓白,正理冠服,拜立路左。”
近义词:公理、正义
真理 [ zhēn lǐ ] 认识主体对客观对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们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检验真理、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真理具有客观性,即它的内容是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的。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人的认识,是由无数相对真理不断接近绝对真理的无限发展过程。真理同错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详细释义
1,最纯真的道理。佛教徒多用以指佛法。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二谛义》:“真理虚寂,惑心不解,虽不解真,何妨解俗。” 唐 方干 《游竹林寺》诗:“闻僧说真理,烦恼自然轻。” 宋 钱易 《南部新书》辛:“ 卢演 为长句……樽前有恨慙卑宦,席上无聊爱靓粧,莫为狂花迷眼界,须求真理定心王。”
2,哲学名词。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九章:“人们的认识,符合于客观规律的就是真理。” 毛泽东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按照辩证唯物论,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并且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明是真理,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
造句
1. 抗战时期,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爷爷从东北来到延安。
2. 他的诡辩在真理面前显得非常无力。
3. 人的一生应该是寻找真理的一生。
4. 我们应大张旗鼓地宣扬正义必胜的真理。
5. 他为了坚持真理,不怕遭受打击。
6. 只要我们坚信真理,就不怕别人妖言惑众。
7. 不要用大名鼎鼎的权威来吓唬人,我只相信真理。
8. 对于这种异常现象,他说得头头是道,好像就跟真理一样。
近义词:道理、真谛
据 百度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