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2025-05-06 13:19:3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惠崇是北宋的名僧,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一共有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惠崇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苏轼为这两幅画创作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惠崇春江晚景》是题鸭戏图的诗。


【古诗全文】: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句解析】:

隔着稀疏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生姿。

江水中鸭儿在嬉戏,是它们最先感知到了江水回暖的讯息。

生长茂盛的蒌蒿铺满了河滩,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

河豚此时也正欲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诗在前三句扣合绘画主题,描绘了竹林掩映、桃花盛开的初春,鸭儿嬉戏于江水的画面场景。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

更大胆的是,苏轼没有局限于画面的意象内容,在最后一句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做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大胆写出河豚迁移回归的情景,丰富了意象与场景,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是画所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