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贾生》中的汉文帝是怎样的形象

2025-03-31 23:20:4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作者】  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排行十六.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天成  二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弘农尉.因受牛李党争影响,仕途失意.曾依  桂管观察使郑亚及京兆尹卢弘正.柳仲郢节度东川、剑南,辟为判官、检校工  部员外郎.诗与杜牧、温庭筠并称,为晚唐杰出诗人.七律精警博丽,其佳者  足以追踪杜甫.七绝沉着深婉,一唱三叹,自成一家.有些诗用曲过多、用思  太过,有晦涩之弊.有《李义山诗集》,《全唐诗》存诗三卷.   【注释】  ①贾生:贾谊. ②宣室:汉未央宫正殿.逐臣:放逐之臣,指贾谊.贾谊于  汉文帝时为大中大夫,为大臣所谗,贬往长沙.后来召见,文帝坐宣室,问鬼  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 文帝前席”(《史记·贾生列  传》).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对方讲话,听得入神,便不自觉地向前移动.   ③苍生:百姓.   【品评】  前两句为后两句作铺垫.汉文帝“求贤”而召回“逐臣”,可谓重视人才.   而召回来的贾谊,又才调绝伦,可谓君臣遇合,必将在政治上大有作为.两层  铺垫之后,突用“可怜”一转:听贾谊回答问题,直听到“夜半”,多次“前  席”,听得何等入神! 然而也只是徒然“前席”, 因为他“不问苍生”而只  “问鬼神”,贾谊也只能在回答关于鬼神的问题上施展“才调”而已!“逐臣”   被“访”,尚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压根儿不被“访”,又将何如?就重视人才、  发挥人才作用的重大问题抒发谠论,而以唱叹出之,充满激情,故有艺术魅力,   与抽象说教者有别.   贾谊本是治世之才,但皇帝召他去,却不问如何造福苍生,只问虚无缥缈的鬼神之事,岂不悲哉!

回答2:

汉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知人善任、虚心纳谏的皇帝,他有着超凡的智慧和胆识,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在王安石的《贾生》中,汉文帝被描绘为对鬼神和长生不老术没有兴趣,他相信英明的君主应该重视民生,让人民安居乐业。这种思想和行为体现了汉文帝的务实和明智,与当时沉迷于鬼神和长生不老术的其他君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汉文帝还有着知人善任的特点。他重用贾谊等贤臣,让他们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智慧,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汉文帝是一个具有卓越智慧和胆识的皇帝,他以务实、知人善任、虚心纳谏的形象出现在王安石的《贾生》中,展现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