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到了,霹雳啪啦的鞭炮声开始不绝于耳。
清晨,外公外婆早早起来,点燃长长的鞭炮,震耳发聩,响个不停。这大概是我最讨厌的一个早上了。因为天冷,寒假我总在被窝里睡懒觉,偏偏鞭炮声吵得厉害,便不得不起床了。但一起床,就有很多新奇事可干了。
吃完早饭后,外公便贴春联,红艳艳的纸上龙飞凤舞的写着几个字,我也看不懂。然后在门框上涂上胶水,轻轻地贴上对联,双手抚平。门板上还贴着一对人儿,也不知是财神还是善财童子,不过厨房上贴着的是灶神老爷,这个我记得挺清楚的,因为我每天进出厨房吃东西,看到灶神那大胡子就喜欢敲一下。
最有趣的是给猪栏贴对联,据说是什么六畜兴旺,可惜外婆家只有猪,没有其它牛马什么的,谈不上六畜,呵呵。外公拿着两条红红的纸条往门框上贴,那只粉白的猪就懒洋洋的打着响鼻从房间溜达出来,用鼻子拱着那春联,外公就斥它,推着它的脑袋,想把它赶回去,偏偏那小猪就是不走,黑豆似的眼睛散发出好奇的光芒,外公刚刚贴好,猪就开始啃,自上而下,先是一些没粘好的边边角角,然后一点点往上啃,过不了一会儿,“新年新春新气象”就变成了“新年新春新”。一到夏天,外婆就墙上的透风洞贴上纱窗,熏上蚊香;到了冬天,外婆会糊上报纸,还弄来一大堆干草让猪睡好。外婆家的猪,母亲曾说,那叫“宠物猪”,我谓为信然。
到了中午便开始祭祖,此时鞭炮声一律停止,家家户户关上大门,在桌子上摆上白酒饭菜,念着死去的亲人的名字,让他们快来吃饭,然后才开始放鞭炮,吃年饭。不管菜园里是否被大雪覆盖,总要来采把青菜的,象征年年清洁。当然还少不了猪舌头,倘若你在桌上见到猪舌,千万别叫舌头,因为这表示一年都折了(不顺利),必须叫赚头。
如今在城里过年,格外冷清,有时在家写作业,听着外面不绝于耳的鞭炮爆竹,甚是厌恶。人一长大,心境也变了,曾经那么喜欢过春节,现在却无所谓了。想必这就是老子说的为什么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的原因吧。
啊,如何才能再次过一个像样的春节呢?
30白天在家陪家里人,吃过年夜饭,与兄弟们聚在一起,聊天 ,打牌,憧憬未来。这样过了七个春节……
春节
Spring Festival is an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春节在中国是个重要的节日.
In the festival,all family members go together and have a big dinner together.
在节日里,所有的家庭成员相聚一团,并一起享用晚餐.
We have chicken,duck,fish,pork and such as. Dumplings are the most traditional food .
我们吃鸡鸭鱼肉和类似的食物.饺子是最传统的食物.
Children like the festival very much ,because they can have delicious food and wear new clothes .They can also get some money from their parents.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节日,因为他们可以享用美味,穿新衣.他们可以从父母那儿拿到压岁钱.
After the dinner, we watch the Spring Festival party on television.
晚饭后,我们在电视上看春节联欢晚会.
We have chatting each other.
我们互相畅谈.
People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with the words “Have all your wishes ”.
人们访问亲朋好友并互相祝福好运.
People enjoy the Spring Festival ,during this time they can have a good rest .
人们喜欢春节,在这个时候,他们能好好休息一下.
一个吃,一个玩,一个串。
包饺子
今天是大年三十,明天就是春节了真让人高兴。今天,我想妈妈学习包饺子
一开始,我自告奋勇提出自己摇擀饺子皮。我把和好的面捏的又细又长,再一小段一小段地截下来‘丢到案板上。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小段白面就毛手毛脚地擀起来,不知怎么搞的,饺子皮一会儿像鹅蛋一样扁圆,一会儿像小鸡一样两头翘……后来,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擀饺子皮了一段段白面在我手中变成了一张张精致的饺子皮。
妈妈在包饺子,我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看着。妈妈说:“舒颖,你会包饺子吗?”我垂头丧气地说:“妈妈,我不会包饺子,您能教教我吗?”妈妈高兴地说:“好的。你可要认真学呀!”妈妈教我拿起一张饺子皮,放馅,用食指和拇指把包皮对捏,然后捏两边,不仅捏住而且加上“花样”。妈妈边示范边讲解,我边领会边实践。按照妈妈操作的程序包好了第一个饺子,往桌子上一放。妈妈忍为住哈哈大笑,说道:“简直是个‘丑小鸭’。”“可别小瞧,‘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的。”我一本正经地说道。这一次,妈妈改变了教我的方法:手把手教我包好了第二个饺子;在一旁指导我包好了第三个;让我独立包好第四个饺子。。。。。。这样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包,桌子上很快就包好了十几只‘白天鹅’。
妈妈把饺子放进锅里。不一会儿,一股香喷喷的饺子味扑鼻而来。妈妈把饺子端了出来,我吃得津津有味。因为,饺子是我亲手包的。
家乡的春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到了,霹雳啪啦的鞭炮声开始不绝于耳。
清晨,外公外婆早早起来,点燃长长的鞭炮,震耳发聩,响个不停。这大概是我最讨厌的一个早上了。因为天冷,寒假我总在被窝里睡懒觉,偏偏鞭炮声吵得厉害,便不得不起床了。但一起床,就有很多新奇事可干了。
吃完早饭后,外公便贴春联,红艳艳的纸上龙飞凤舞的写着几个字,我也看不懂。然后在门框上涂上胶水,轻轻地贴上对联,双手抚平。门板上还贴着一对人儿,也不知是财神还是善财童子,不过厨房上贴着的是灶神老爷,这个我记得挺清楚的,因为我每天进出厨房吃东西,看到灶神那大胡子就喜欢敲一下。
最有趣的是给猪栏贴对联,据说是什么六畜兴旺,可惜外婆家只有猪,没有其它牛马什么的,谈不上六畜,呵呵。外公拿着两条红红的纸条往门框上贴,那只粉白的猪就懒洋洋的打着响鼻从房间溜达出来,用鼻子拱着那春联,外公就斥它,推着它的脑袋,想把它赶回去,偏偏那小猪就是不走,黑豆似的眼睛散发出好奇的光芒,外公刚刚贴好,猪就开始啃,自上而下,先是一些没粘好的边边角角,然后一点点往上啃,过不了一会儿,“新年新春新气象”就变成了“新年新春新”。一到夏天,外婆就墙上的透风洞贴上纱窗,熏上蚊香;到了冬天,外婆会糊上报纸,还弄来一大堆干草让猪睡好。外婆家的猪,母亲曾说,那叫“宠物猪”,我谓为信然。
到了中午便开始祭祖,此时鞭炮声一律停止,家家户户关上大门,在桌子上摆上白酒饭菜,念着死去的亲人的名字,让他们快来吃饭,然后才开始放鞭炮,吃年饭。不管菜园里是否被大雪覆盖,总要来采把青菜的,象征年年清洁。当然还少不了猪舌头,倘若你在桌上见到猪舌,千万别叫舌头,因为这表示一年都折了(不顺利),必须叫赚头。
如今在城里过年,格外冷清,有时在家写作业,听着外面不绝于耳的鞭炮爆竹,甚是厌恶。人一长大,心境也变了,曾经那么喜欢过春节,现在却无所谓了。想必这就是老子说的为什么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的原因吧。
啊,如何才能再次过一个像样的春节呢?
春节记事
一大清早,就有人开始放鞭炮,热热闹闹的。晚上,太阳向大地看了最后一眼,然后闭上眼睛,慢慢躲到山后。我们可忙了,奶奶把屋子打扫干净,爷爷在门口贴对联,妈妈帮摆碗筷,爸爸在和别人下棋,我在旁边当观众,每个人都忙着。我们吃了一顿团圆饭,远在他乡的亲人也要赶回来吃这顿饭。吃完团圆饭后,我们就开始守岁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在做这些事情时,还是不时传来几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到处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在准备到新年时,我和爸爸、哥哥、姐姐一起拿了许多烟花,然后一口气冲到楼顶。爸爸拿着打火机,一个个把烟花点着了,远处也放着五光十色的烟花。这些烟花,各种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正在看电视的人都出来了,连在被窝里的人们也被爆竹声、烟花声、欢笑声惊醒了,都纷纷穿上衣服出来观赏,这时,每个人的心里都无比的激动与兴奋。
“当、当、当……”新年的是钟敲响了,烟花和报主便齐鸣起来,这时,整个大地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过了许久,烟花终于停了下来,我们一家也依依不舍的从楼顶回到了楼下。
我想:新年的第一天这么热闹,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