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现象,以前的人都喜欢生孩子,现在的人都不太喜欢生孩子,实际上也是这样。从人口年增长走势图来看,也很明显,6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都处于下降趋势,除了计划生育的原因外,大多是个人的问题。
以前经济条件不好,能解决温饱问题已经算是不错的家庭,但是家家都喜欢生孩子,每个家庭都有2个以上的孩子。还有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生活条件不是很好的家庭,相对来说更喜欢生孩子。
但是现在普遍来说对生孩子这件事都很打怵,有的选择丁克,有的选择只要一个,生两个的很多都是跟风,想生三个的更是凤毛麟角。
一些四五十年代的老人,还停留在过去的思想中,经常劝子女多生孩子,可是年轻人继续我行我素,老人们开始指责说:年轻人就知道自己享受,多子多福难道不好吗?
其实,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人们的想法和选择都各有不同,为啥以前喜欢生孩子,现在不喜欢生了呢?也是人们思想和生活进步带来的问题。
为什么之前家里穷,还是那么愿意生孩子?
老人们常说,生孩子比买房买车划算多了,不就是添一双筷子吗?在过去,养孩子的成本比较低,小孩子用大孩子的东西,一代代传下去。孩子基本都是放养,喜欢上学的就上,不喜欢的就早去找工作挣钱。所以,他们感觉生孩子是很划算的事情。除此之外,这几个问题也是他们多生孩子的原因。
1)多子多福的思想
“多子多福”这是多年传承下来的思想,他们认为孩子多了,人丁兴旺,将来更有福气。人多力量大,在街坊邻居当中,会被人高看一眼,不容易被人欺负。
养孩子的成本又不高,解决生存问题是当时的第一需求。在养孩子上没有压力,将来还有很多孩子都挣钱。生孩子是投入少收益大的事情,自然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2)养儿防老的思想
生孩子还有一个不单纯的目的,就是养儿防老。因为那时候也没有什么社会保险,人们上了年纪之后,没有收入来源,就靠子女供养。孩子多了,共同分担养老问题,可以大大减少一个孩子的压力。
虽然也存在不管老人的情况,但是大环境下,孩子接受的思想就是孝敬赡养老人,还是有更多人能做到这一点的。
3)避孕措施不到位
在过去,除了靠排卵期避孕法外,也没有很好的避孕措施。那个年代,很多人也不知道排卵期、安全期这些概念,基本上是随遇而安,一旦怀上了认为是一种缘分,就会保留下来。
为什么现在条件好,还是不愿意生孩子?
现在生活条件很好,物质充足,按理来说对孩子的照料更是轻而易举,但是年轻人还是表示不太想生孩子。如果单纯批评他们是为了享受,也有失偏颇,主要还是考虑到一些现实问题。
1)养老不依靠子女
现在基本都有养老保险,等退休以后,即使不工作也有收入来源,生病有医保,生活靠退休金绰绰有余。即使没有子女,将来也是衣食无忧。如果有孩子,还要给孩子看孩子,老年生活也无法保障。所以对于生孩子来说,利益驱使不是很大。
2)教育成本高
现在养孩子可不比从前,只要吃饱穿暖就好,还要给他提供良好的教育。教育成本水涨船高,上幼儿园前要上早教班,一年2万的很常见。幼儿园每个月的花费也在200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上学不花钱,培训班花费可不低,一年几万很常见。
上高中以后,花费也不少,有数据统计,57%的家庭花费不低于2万,8%的家庭花费超过5万。现在还有很多人的收入是每月2000左右,要想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将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3)对未来充满忧虑
也有很多高级知识分子,由于了解的社会现实太多,反而萌生了生孩子的恐惧感。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各种疾病层出不穷,很多人不忍心让孩子出生后遭遇灾难。现在生活压力巨大,每天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当中,担心自己养不好孩子。在种种现实情况下,感觉生孩子不仅仅是自己的负担,也是孩子的负担。
结语
第一,受封建思想影响太深,不生儿子不罢休,不管穷富都想着能有个儿子好传宗接代。第二,感觉养孩子有吃有喝就行了,目光短浅,在孩子教育及生活质量上不重视,不考虑孩子将来的发展。第三,认为孩子长大后可以带来财富,不用担忧。
因为他们自己很穷,但是把希望寄托到了孩子的身上,指望孩子改变命运。
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就是希望,孩子就是未来,拥有更多的孩子,将来可以能够创造比较好的生活,而且自己也会更加有动力的去努力奋斗。
家里面穷,还愿意生孩子。那是因为穷有穷的养法饿不死就行了,富有富的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