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过高怎么办?会引起什么病?

2025-03-29 05:51:3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胆红素(英文:Bilirubin)是胆色素的一种,它是人胆汁中的主要色素,呈橙黄色。它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代谢产物,有毒性,可对大脑和神经系统引起不可逆的损害,但也有抗氧化剂功能,可以抑制亚油酸和磷脂的氧化。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胆红素是由红细胞中的血色素所制造的色素,红细胞有固定的寿命,每日都会有所毁坏。此时,血色素会分解成为正铁血红素(haem)和血红素。正铁血红素在NADPH和H离子作用下生成胆绿素.三价Fe离子和CO,胆绿素再在NADPH和H离子作用下生成胆红素。血红素则会重新制成组织蛋白。 在肝功能化验里,除了有直接胆红素的数值,还有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胆红素正常值范围如下: [总胆红素]3.42~20.05μmol/L [直接胆红素]0~13μmol/L [间接胆红素0~13μmol/L 由于胆红素有毒性,胆红素入血后形成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在进入肝之前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分离成胆红素和清蛋白。进入肝后胆红素会于肝内Y蛋白和Z蛋白结合成胆红素-Y蛋白和胆红素-Z蛋白,这个反应是可逆的。胆红素-Y蛋白和胆红素-Z蛋白在UDP-葡萄糖醛酸转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随着胆汁进入小肠,在小肠内脱掉葡萄糖醛酸再次生成胆红素,胆红素生成胆素原,胆素原进一步氧化成黄褐色的胆素,这就是粪便的主要颜色。在小肠里的胆素原可以经过肠肝循环再次到达肝,胆这部分的胆素原大部分仍以原形排到肠道。一小部分的胆素原进入体循环,并随尿排出。它是尿颜色的来源之一,是尿液中主要的色素。 除了新生儿之外,一般人的值大致固定,并无年龄上的差异。此外,饮食与运动也几乎不会引起变动,但长时间绝食后会有上升的趋势。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1、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2、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 3、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都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