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于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鼓东街(今福州市鼓楼区)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仅靠父亲教私塾的微薄收入无法维持生活,于是,母亲用手工劳动来分担家庭的困窘。
在科举时代,林则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在仕宦之途发达上升。林则徐性聪颖,在4岁时便由父亲“怀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书五经。
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较早地读了儒家经传。嘉庆三年(1798年),他14岁中秀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读书,受教于具有实学的郑光策和陈寿祺。在父亲和亲友的影响下,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
嘉庆十一年(1806年),林则徐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那时厦门的走私鸦片问题严重,历任厦门海防同知皆是贪官污吏,外商贿赂成风,无人打击走私。林
则徐见识到鸦片问题、烟贩伎俩,开扩视野。其任内他得到汀漳龙道百龄和福建巡抚张师诚赏识,张师诚招他成自己的幕僚。
纵观林则徐一生,他的局限性是时代和阶级无法避免的,他个人的光辉却是应该讴歌和赞颂的
1811年入仕做官
1814年~1820年 于京师为官,搜集资料写成《北直水利书》,指出应发展华北水利,鼓励种稻
1820年~1821年 外任浙江,积极甄拔人才,建议兴修海塘水利,颇有作为
1822年~1823年 整顿江南盐政,取得成效
1823年~1827年 任江苏按察使,整顿吏治,清理积案,平反冤案,并严禁鸦片
1830年~1831年 先后任数地布政使,检查河道民生
1832年~1836年 调任江苏巡抚。期间,他对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做出过成绩,尤重提倡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
1837年 任湖广总督,提出“修防兼重”,有效解决了湖北境内夏季大河泛滥的问题
禁绝鸦片
1837年 提出六条具体禁烟措施,率先在湖广施行,成效卓著
八月上奏,九月进京,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
1839年“虎门销烟”
在此期间
(1)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2)为防范外国侵略,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同时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习。
1839年 英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亲赴虎门布防,督师数败英军
1839年 察觉英方阴谋,五次奏请沿海备战
1840年 六月鸦片战争爆发,九月被革职,但仍奔走察看要隘,筹募壮勇守卫广州,反对钦差大臣琦善畏敌求和。继而向主持粤战的奕山上防御建议,不被采纳
1841年 赴浙江协办海防,积极筹议战守,提供炮书,帮助研制新式炮车和车轮战船
1841年 五月被充军伊犁
(1)途经镇江,授老友魏源以《四洲志》及有关外国资料,嘱撰《海国图志》
(2)奉旨前行河南治理水患
1842年 抵伊犁协助办理垦务。亲自勘察,行程三万里,倡导水利,开辟屯田。还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后来果然应验)
1847年 任云贵总督,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
1850年病逝
十无益: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为富不仁,积聚无益;
劫取人财,布施无益;
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手机看岛国电影 进酷影模式,看片没广告,啥资源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