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残疾人社区和居家康复服务试点项目正式启动。7月27日上午,大兴区庞各庄镇率先组织精神残疾人在温馨家园开展了康复活动。项目实施“一人一案”精准服务,由康复专业人员入户或依托社区康复场所组织开展就近就便的康复训练;同时,教授残疾人家属具体的护理方法,以便在项目结束之后,残疾人在家属的帮助下继续开展自主康复训练。
19.5万残疾人有康复需求
目前,本市0岁至6岁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实现了全保障,7岁至15岁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救助实现全覆盖,为全年龄段残疾人建立了基本辅助器具服务保障制度。
据统计,北京市现有持证残疾人520561人(截至7月25日)。2017年残疾人基础信息动态更新数据显示,19.5万残疾人有康复需求,其中功能训练、康复护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需求占到80%以上。由于政策保障不全面,服务资源不均衡,康复周期长、进展慢,康复费用支出多,接受康复不方便等问题,依然是残疾人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问题中的主要问题。而开展残疾人社区和居家康复服务被列为了2018年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遴选出53个服务规范
北京市残联于今年6月新出台了成年残疾人康复服务办法,将从明年1月1日起实施,对成年残疾人的非医疗基本康复服务给予充分有效的制度保障。制度化保障将成为本市持续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提高残疾人康复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保证。同时,挖掘社会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开展主动服务,延展或弥补现有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
此次市区两级立项28个康复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标遴选出53个服务规范,由有服务意愿的医疗和康复机构,计划为5000余名残疾人提供社区或居家康复服务。其中,肢体残疾人3560名,稳定期精神残疾人900名,视力残疾人345名,智力残疾人4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