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哲理诗的定义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它阐明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哲理诗往往把抽象的哲理同具体的形象熔为一体,以生动的意象来晓人以理、动人以情。如,宋.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该诗前两句在读者脑海中展现出庐山雄伟壮观的意象,后两句是说理。整首诗揭示的哲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易犯主观、片面的唯心主义的错误。要想全面地看问题,必须学会“入”和“出”。“入”则深入事物的内部,进行细致的观察。“出”是跳出事物,从多角度、不同距离观察事物,以免“当事者迷”。甚至还要了解事物的前世今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孤立、片面、主观的看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可见,该哲理诗虽然短短几句,却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二、哲理诗的分类
划归哲理诗的,虽都包含哲理,但侧重点不同,按内容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偏重于情感。如,《豆芽》
好端端的子儿,
无奈被人放进水缸。
浸泡几天几夜变成,
白发苍苍老头———
长长的胡子,
瘦瘦的身材,
不像人也不像鬼。
差强人意被逼,
推向市场。
可怜巴巴地,
出卖形象,
兜售青脆。
该哲理诗,读后使人震撼,
涉及到人的情感等社会问题。
2、偏重于哲理。如上面提到的《题西林壁》,再如,现代.鲁藜《泥土》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对该诗的理解有多种,小编认为如下理解是正确的:只有人民不朽,只有历史永恒,在不朽和永恒中,个人的作用只能是微乎其微的。“把自己当作泥土”的精神,正是使自己的生命价值获得不朽和永恒的一种追求。
3、偏重于生活情趣。如,《翠竹》
别以为我身材苗条,
鸟就不买我的账,
风老是欺负我,
亲一口就跑。
该诗把竹描绘得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哲理诗的特点
哲理诗意象生动、含蓄隽永。多将抽象哲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它侧重于总结人生智慧,传达理趣。如,现代.余亚飞《观钱塘江潮》
钱塘一望浪波连,
顷刻狂澜横眼前;
看似平常江水里,
蕴藏能量可惊天。
该诗以钱塘江潮为意象,表现了看似平常的钱塘江浪波下,蕴藏着惊天的能量,顷刻间能涌起排山倒海的浪涛。意喻着看似平常的现象后面会蕴藏巨大的力量。
四、哲理诗的要求
创作哲理诗,要意象生动、含蓄,寓理于形象中。避免直白、浅薄无味,尽量避免概念大于形象。如,《世界拳王争霸赛》
被打倒的,
没人同情。
击倒他人的,
反得一笔可观的奖金。
该诗有一定的诗意,但不够含蓄,属于“概念大于形象”一类,因而不是上乘作品。
总之,一首优秀的哲理诗既具备诗的内质,又要有鲜活的意象,含蓄的主题,寓理于形象之中。这样的哲理诗给予“诗词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附录:小编最近习作的两篇哲理诗,请方家斧正,请大家批评!
一、《五绝·查与预》
(通韵.押欧韵)
观树长花落,
知一叶见秋。
视人间善恶,
记未雨绸缪。
二、《七绝.水的启示》
(通韵.押雍韵)
细水潺潺流向东,
千沟百壑不离宗。
奔腾万里终极到,
汇入涛涛大海中!
三、《人生》
在奔驰的列车上,
面对着窗外。
来不及回忆过去;
捕捉着白驹过隙的现在;
憧憬着转瞬即现的未来。
述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新诗则一至四句均有出现。
哲理诗分两类,一是有一定的诗意,但不够含蓄,往往是“概念大于形象”。 二是具有生动意象。但含蓄,寓理于形象中。
古代哲理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这的确是一首绝妙的哲理诗,无论在理致与笔趣上,都超过了前面提到的那首诗,它既有宋诗工巧细密之所长,又兼得唐人诗虚处着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评价梅雪,恰如其分。此诗好就好在:它能写出别人诗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写出他人笔下所无(梅雪争春,各具特长)。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
《雪梅》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哲理】此诗深得梅与雪的天然风韵,且在吟咏之间,寄托了微妙的哲思与理趣。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同样为此理的还有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哲理诗以哲理的火花,机敏的思悟,精警的语言,启迪读者联想,思索,让人从中领悟教益和激起共鸣.哲理诗作为诗歌的一个类别,具有诗歌的一般特点。中国哲理诗做到了既富有哲学思考又富含情感。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 的明珠.说起唐诗,我们往往会想到那些抒发情怀,描写山水的佳作,其实,唐代的哲理诗也很值得一读。“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新诗则一至四句均有出现。 哲理诗分两类,一是有一定的诗意,但不够含蓄,往往是“概念大于形象”。 二是具有生动意象。但含蓄,寓理于形象中。”
有的思想感情适宜用诗表达,其它文体不能表达其中的一些意思,如下:
决定
哲理诗/孙达钧
~
大决定小,
强决定弱。
天决定地,
地决定人。
人决定语言,
语言决定诗。
诗决定经典,
经典决定优劣。
优劣决定写法,
写法决定写诗。
《决定》的诗中通过一个个的决定让人一步步的意会肯定其中的道理,诗怎么写才好?诗的经典决定诗的优劣诗的写法,诗中以一个个决定来肯定表明这种写法,文章不适宜这么做,文章语言对某物某事是仔细说的,文章够一定的字数才好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常常是没话说找话说的,文章与社会现实是有距离的,而诗讲究直说快说大概说排比说对比说反复说,所说的情思另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