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民谚曰:
九里山下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以上都是苍白的语言,力量不够直白,不够大!
说战争应该怎样进行,用地图来说话最有说服力了。请看地图:黑线是南京到北京走徐州的最短路线。
那么请问了,题主你是指挥官,你走那一条进军路线?
好,再专上一张京杭大运河的地图:
打仗归根结底打的是什么?
自古至今,打仗打的从来也是后勤,将来也是打后勤!高科技战争也打后勤!在古代,没有铁路,没有公路,百万之军的衣食住行,武器粮秣,战利品赏赐物用什么“运输方式”运的最快,最多?
当然是水运了。
所以说,中国古代南方到北方的战争不是仅仅盯着徐州走,也是跟着后勤走,也是盯着运河走!
还有,徐州南边是淮河,淮河也很重要。淮河从东西方向横贯中国,南北中国的分界线,沿淮河可以运来从陕西,四川,河南,安徽等地征集来的战争物资与战斗人员。
徐州从水运来说,也是一个十字河口!还是看地图吧!人类的活动是要受制于地理的。
古人评价徐州是“其高十仞,广袤百步,若用武之世,屯千人其上,筑战守之具,与城相表里,而积三千粮于城中,虽用十万人,不能取也”。
徐州城相比于真正的雄关,不算什么,但是在一马平川的黄淮地区,由于徐州城的外围地势起伏较大,不仅多河流、多山,城池西北东三面环水,只有南面通联陆地,而且徐州城池本身修的也是城高墙坚,堪称是黄淮地区最坚固的人工军事据点。所以,徐州相对于商丘和合肥而言,适合打防御战,易守难攻。
因为徐州地处中原地带,是核心的战略要地攻占,徐州有利于军事的进一步发展。
河南安徽一线地处中原,这条线路会面临东西北方三线压力,成功率不高,反观徐州,只有西方跟北方两条战线,进攻压力小。
因为徐州交通方便,四通八达,联络着附近几个省的必经之路,并且城市经济发达,建设完善,所以总被盯着,河南安徽路途难走,道路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