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文学运动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五四文学革命后最重要的文学运动。它所形成的文学理论在新文学界举足轻重,保持着强大的、主导性的影响。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左翼文学思潮不但是时代的主导思想,也是世界左翼文学的一部分。这一时期的中国左翼文学将自己与祖国被压迫人们的命运、与世界被压迫人们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民性和世界性是中国左翼思潮的两个鲜明的特征。
(1)左翼文学运动给中国带来了有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2)左翼文学运动加速了中国文艺大众化的发展步伐。
(3)左翼文学运动加强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4)左翼文学的出生和发展天生带着冲动的印记。
(5)由于过于强调文学的“工具”属性和阶级属性,左翼文学忽视了其他文学力量的一些正确观点,并对本应成为同志的一些作家进行了集团式的打压。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左翼文学思潮不但是时代的主导思想,也是世界左翼文学的一部分。这一时期的中国左翼文学将自己与祖国被压迫人们的命运、与世界被压迫人们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民性和世界性是中国左翼思潮的两个鲜明的特征。
(1)左翼文学运动给中国带来了有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2)左翼文学运动加速了中国文艺大众化的发展步伐。
(3)左翼文学运动加强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4)左翼文学的出生和发展天生带着冲动的印记。
(5)由于过于强调文学的“工具”属性和阶级属性,左翼文学忽视了其他文学力量的一些正确观点,并对本应成为同志的一些作家进行了集团式的打压。
左联是中国左翼文学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1936年解散。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主张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去评判现存的文学现象,强调对社会黑暗面的暴露和批判,强调作家的世界观和作品的真实性。主要文学活动: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努力输入苏联及其他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还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