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的葬礼为什么成为《红楼梦》里最隆重的葬礼?

2025-02-22 09:19:5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之一,她也是少有的几个在前八十回就有了结果的人,也就是说,秦可卿的命运从头到尾都是作者曹雪芹的原笔。不像其他人,后四十回的遗失,让很多人的结果令人有了众多猜测。《红楼梦》是一部描写了清朝贵族由盛到衰的过程,里面对于满清贵族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多并且详细的描写。各种节庆礼节自是众多,葬礼,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所以,整部《红楼梦》自然少不了一场盛大的葬礼了。可是,这么多年来,很多人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作为一个贾府的晚辈,一个孙子媳妇,秦可卿的葬礼竟是整部红楼中最为盛大豪华的。而作为贾府精神支柱的老太君贾母,她的葬礼反而描写的那么简单?

这个问题很多人猜测过,当然不乏一些著名的红学专家。有不少人把这个问题和红楼梦的考证探佚联系起来,甚至和政治联系起来,说秦可卿是某一政治人物,甚至是皇室后代等等。有想象力是好的,不过作为一个小说,我更倾向于按照原文中的交代去分析。所以,今天也斗胆说说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

秦可卿在《红楼梦》这个小说中,应该说倾注了作者不一样的感情。首先她被作者安排成为对男主角贾宝玉有性启蒙的的一个女性。贾宝玉是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在男性的发育过程中,对女性的好奇,对两性关系的好奇,是一个很正常也很必要的一个问题。风流婉转,袅娜多情,兼有黛玉和宝钗二人之美的成熟女性秦可卿,就成了宝玉对性的启蒙教师。我胡乱猜想,也许在曹雪芹的少年时期,应该就有这么一位美丽的成熟女子,对曹雪芹的性发育起到了启蒙的作用,所以,曹雪芹对于秦可卿这样一个女子,是倾注了特殊感情的。

其次,秦可卿的去世,是在前八十回里,这时候的贾府还处在比较鼎盛的时期。虽然和贾母年轻时掌家那会儿相比,已经大不如前了。但是,内有贾元春在宫里正得皇帝的宠爱,从后面马上封贵妃便可以看出;外有亲戚王子腾、史鼎一路升迁,有贾政贾珍等族人官食俸禄。所以,应该还是当世一望族。而这个时候作为贾府的长孙媳妇,秦可卿去世必然是会受到重视的。加之,家族还没有衰败,完全有经济能力办一场盛大的葬礼。

再有就是,很多人会提到的一点,因为秦可卿和贾珍的不伦关系。从原文以及脂砚斋的批语可以看出,秦可卿和公公贾珍是有不伦的奸情的,而贾珍正是贾氏一族的族长。父亲贾敬只顾炼丹修道,尤氏又万事都顺从,整个宁国府完全由贾珍一人说了算。所以,对于和自己有特殊关系的儿媳妇,葬礼自然要大办特办了。这一点从贾珍不理众人的反对,坚持要给她用上好的板材做棺材就可以看出。

很多人说秦可卿的葬礼如此隆重,其实是和贾母的葬礼相比较而言的。因为在大多数人来看,贾府最隆重的葬礼,理所当然应该是最为尊贵的老太君贾母的葬礼了。无论从地位身份,还是年龄功绩上来说,都应该如此。可是大家似乎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作者需要贾母活的更久一些,在家族衰败之后还需要这个老太君去推动情节的发展,所以贾母去世的时候已经是八十回后的故事了。即使很多人并不认同后四十回是曹雪芹原笔,但是我仍然相信,在后面的文本中,曹雪芹依然不会把贾母的葬礼写的过于详细或者说隆重。

原因有二:第一,就是贾母去世时,已经是贾府衰败,被抄家之后了。宫里的靠山贾元春已死,外面的四大家族也都各自零落,贾府也被皇帝下令抄家。虽然还不至于族人们流离失所,但也早已不似往日的繁华了。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也都不具备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大葬礼了。第二,就是曹雪芹的写作手法。整个一部煌煌巨著《红楼梦》,作者从来不会写重复的东西,从每一件事的发展到每一个人物的结局命运,都是决不会重复的。所以,葬礼也是一样,曹雪芹决不会重复的写两个隆重的葬礼。

总的来说,《红楼梦》给我们展现出了一幅清王朝时期的社会百科大画轴。在这样的一幅画轴当中,每个人物,每个事件,都是作者曹雪芹手中的素材,每个人都承载着作者赋予的不同使命。也许秦可卿对于作者来说,她的葬礼就是最大的一个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