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识货。挑选货物第一步要知道蔬菜的营养价值、色香味、新鲜程度等。选学校和专业,也应该知道学校和专业的情况。因为我们是一学校为主的招生,大多数选择的是学校。对于学校就要明白这么几个方面。地理位置、学校的层次即排名、专业设置。知道这些还不够,要细分,从地理位置讲,分类也不同,按经济状况,有发达和欠发达地区,按方位分,华北、东北、北方、南方、中部、西部等,按学校所在是否省会城市分一线城市、三四线等,综合分北上广等,学校所在城市也将是自己未来工作的城市。学校的排名,我们的大学在发展中也逐步分出了层次,按照是否教育部直属,原985高校、211高校、双一流学校和学科、区域重点大学等。按照行业分医学、石油、师范、矿业、通信、电子等。专业设置要看是否国家、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专业发展方向、学习科目,这是决定自己做什么工作的,要明白其分类,不要只看专业名称,产生歧义,误解。有了这些认识,接下来,就需要按照一般的人们对高校的认识,把高校放在一定的货架上,第一层放在最高处,当然是公认的顶级学校,北大清大等,第二层次之985校,以此类推,当然这是大类,等你对自己有明确认识后再细分。把一定的学校放在一定的货架上,这是第一步,也是对学校和专业有个了解。然后,就要看你能买哪个货架上的东西了。
其次,要明白自己的购买力。买东西不是说哪个最好就买哪个,一个决定因素就是自己有没有那样的经济基础。了解自己,自己的分数和排位,分数是一个方面,一定要清楚在所有考生中的排位,这就决定你只能买哪个层次的货物,你明明只能在第三层选,你一直却要在第二层选,显然大方向错了,还要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选择专业,心里要清楚两点,自己的成绩与排位,可以在较好的985中选,可以在一般的985和较好的211中选。把自己可以买到的菜挑选出来。当然,这时,可能会出现学校好、专业不行,学校不是很好、专业好,学校、位置好,专业一般等等,这时候是跟别人在比,跟别人的经济实力,千万不要高估也不要低估自己,这里有个问题,在大类排名上,也就是货架上,放的学校时稍有差别的,不可能将学校准确的放在某一层。这就像我们挑到手的菜,有些叶子大,但有虫眼,有些叶子小,根也小,各有利弊,选哪一个呢?下一步就要货比三家。
第三,要货比三家。把自己可以选择的学校找出来,缩小范围,逐一比对,比什么,比地域、比专业、比学校,这是可能出现的状态是我想选择这所学校,但地理位置自己不喜欢,那所学校专业不喜欢,要在相互比较中确定。比如,想去一线城市,在学校的选择上就要降低层次,这几年沿海城市一直较热,你想选择在沿海城市还想是985,就比较困难。这是要懂得取舍,比如,要兼顾地理和专业,就要放低学校层次,如果你想去好的城市、专业要求一般,就可以冲一冲沿海城市的高校,这时的比较,就是对你的货物的再次分层,来回比较,在比较明白选择哪所学校。
如果不会的话,
我们就应该和老师沟通一下。
这样大家一起努力。
给他找到适合的学校。
去学校咨询孩子得老师,让他们给一点意见也可以,老师带得毕业生很多,知道很多内情,多问问
孩子说他不会填报志愿,
你也帮不了他,
现在很着急,
你听说师指道教育很好,
应该值得报名,
最主要看孩子学习成绩,
和想去的学校吧。
应该找他的任课老师帮忙填报一下,这填志愿是大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