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砖汉瓦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2025-04-04 17:35:1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早期的封建盛世,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达,社会文化发展迅速,所谓“秦砖汉瓦”就说明了这一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为此,后人常用“秦砖汉瓦”来形容秦汉两代在建筑材料方面的成就。

砖瓦是建筑的重要材料,在我国历史悠久。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的巨大进步,也是秦汉时期文化的一大特征,它们的产生和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陶器作为一种器具,首先应用于古人的生活之中,制成罐、碗、盆、钵等用于储藏、饮食。商代以后,陶器的最大用途是用作为建筑材料,最早的建筑陶器是陶水管。

后来,我们的祖先受到了制陶的启发,将土坯入窑烧制成砖,使其硬度大为提高。

到了西周初期,先人们又创新出了板瓦、筒瓦等建筑陶器。砖,也就是在这时即开始用在建筑上。

在凤凰山下的周公庙遗址西周贵族大墓群发现的空心砖、条砖、板瓦,据推断为先周时期的遗物。这就将砖瓦的历史又往前推进了800多年。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政治、经济、文化飞速发展,各国都大兴土木,营建宫室殿宇,这就大大促进了建筑的繁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局面,各地区、各民族之间都得到了广泛交流,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在秦都咸阳宫殿建筑遗址,以及陕西临潼、风翔等地发现众多的秦代画像砖和铺地青砖,除铺地青砖为素面外,大多数砖面饰有太阳纹、米格纹、小方格纹、平行线纹等。

另外用作踏步或砌于壁面的长方形空心砖,砖面或模印几何形花纹,或阴线刻画龙纹、凤纹,也有模印射猎、宴客等场面的。

尤其是秦代对万里长城的修筑工程,《史记·蒙恬传》记载:始皇二十六年,使蒙恬将三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至阳山,透蛇而北。

在高山峻岭之顶端筑起雄伟浩迈、气壮山河的万里长城,其工程之宏大,用砖之多,举世罕见。

秦末楚汉相争,最后刘邦战胜项羽,建立大汉王朝之后,社会生产力又有了长足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突飞猛进。所以秦汉时期制陶业的生产规模、烧造技术、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

秦汉时期建筑用陶在制陶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最富有特色的为画像砖和各种纹饰的瓦当,这就是著名的“秦砖汉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