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坐落祁连山脉文殊山与合黎山脉黑山间的
峡谷地带嘉峪塬上,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嘉峪关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但是早在汉隋两代已建有墩台。关城居于祁连、嘉峪两山之间,险峻天成,建造坚固雄伟,气势磅礴,因此成为万里长城防线上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扼中西交通的锁钥,又是当时国防军事的要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和安危,历来统治者都派兵镇守,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
嘉峪关曾位居明王朝西北边防第一要口,西方各国继元代之后,闻中国为东方最发达、最富庶的文明古国,连年派遣使节来中国朝贡,都必须由嘉峪关检查、核准始得进口。
据说,原来城楼上本有“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但今已无存。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人们不能把嘉峪关也如此称呼,于是加一个“雄”字,这样显得更有气势。事实上,以巍巍祁连山和茫茫戈壁为背景的嘉峪关,确实很雄伟,称之为“天下第一雄关”,是不为过的。
嘉峪关城周长733.
3米,面积33500多平方米,高10米,垛墙高1.7米,西面宽,东面窄,略呈梯形。城关有东西二门,其上各筑有关楼一座,高约17米,三层五间式,周围有廊,单檐歇山顶,结构精巧,气势雄伟。门内北侧,均有宽阔的马道,直达城顶。登关楼远望,长城似游龙浮动于戈壁瀚海,若断若续,忽隐忽现,自是一片塞外风光。在天晴之日,在城楼上偶尔也可见到海市蜃楼奇景。关城四隅各有一箭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一层三间式带前廊。两门内北侧有宽阔马道,可直上城顶。西面城垣凸出,中间开门,门上有一友粗巍峨城楼,上有匾额「嘉峪关」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此城楼的形制与东西二楼相同,三楼连成一线。西有砖砌罗城,东、南、北三面士筑围墙,连接长城。
关城曲门名柔远门,门外不远处有一石碑,牌上刻「天下雄关」四个大字。东门名光化门,门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关城内靠北处,有一座游击衙门府,是清代的建筑。东西二门皆有瓮城回护。瓮城门顶各建有单层三间式做森阁楼一座。西门瓮城外有道长方形的重关,高度与关城相同,但是厚达20米。重关的四角也有敌楼。
关城雄峙于嘉峪山上,南面是白彗皑皑的祁连山,北面是一片茫茫的戈壁滩,关前有一条清澄如镜的泉水,不涸不竭,古时称为「峪泉活水」。
嘉峪关广为流传着一个歌颂古代工匠的传说。说是明朝修嘉峪关时,主管官员给工程主持人出难题,要求他预算用材必须准确无误。在工匠们的帮助下,工程主管人进行了精确的计算。结果工程竣工时,所备的砖瓦木石恰恰用完,只剩纯告亩下一块城砖,称为“最后一砖”。现在这块砖仍放在会极门(西瓮城门)门楼檐台上,旅游者慕名都要来看一看这“最后一砖”,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真是令人不由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