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日同盟瓦解初探
[
摘要
]
十九世纪末期,列强之间的竞争步入白热化阶段,相互之间结成同盟以
对付共同的敌人和潜在的威胁。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
英日两国为了抵御沙皇俄
国在远东地区的势力扩张而结成一种临时性的战略同盟,
在这个同盟体系下,
英
日两个都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利益。
但是这一同盟的确立并没有牢固的基础,
它
只是作为英日双方为对付沙皇俄国的需要而建立,
并没有深厚的历史、
政治、
经
济、文化基础,一战后,由于列强之间力量对比、战略诉求发生变化,在美国的
压力下英日同盟以《四国条约》的形式被无形地埋葬了。
关键词:
一战
英日同盟
瓦解
初探
1648
年《威斯特法利亚条约》
①
签订后,具有现代意义的主权国家开始出现
在历史舞台上,此后各个主权国家为了各自的国际利益而展开各种交往与合作,
于是出现了我们常说的国际关系。
十九世纪末期,
由于欧洲列强之间的政治、
经
济实力发展的极端不平衡,
列强之间的战略和经济利益争夺愈演愈烈,
国际局势
也随着列强的争夺而充满战争的阴霾。
为了维护各自的战略利益,
英日两国便于
1902
年结成具有反俄性质的战略同盟,但是由于英日两国实力的悬殊、组建同
盟的初衷不一以及国际局势的风云突变,
英日两国同盟最终在美国的压力下以缔
结《四国条约》
②
的形式结束。
一
.
英日同盟签订的“心怀鬼胎”
纵观国际关系的历史,英日同盟的签订具有极大的“利用性”
。在国际上,
签订同盟条约一般都具备针对第三方的性质,
英日同盟的签订自然也不例外,
英
日同盟具备明显的对俄性质。但是英日同盟签订的双方并不是实力对等的两国,
两国之间在历史上也并没有什么深厚的政治、
经济、
文化以及民间的交往,
这一
①
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三十年战争后,法国、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等国为确立国家之间的关系而签订的
合约。该和约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
国家独立等原则,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②
四国条约:一战后,美国为了抑制日本在太平洋势力的扩张而拉拢英法等国结成划分太平洋势力范围以
及结束英日同盟的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