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原名叫什么

2025-04-30 03:49:1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猫熊:哺乳动物,体长4—5尺,形状像熊,尾短,通常头、胸、腹、背、臀白色,四肢、两耳、眼圈黑褐色,毛粗而厚,性耐寒。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高山中。吃竹叶、竹笋。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贵动物。也叫熊猫、大熊猫、大猫熊。 其实,科学家根据它的体态、形状、习性等给它的命名本来就是 猫熊。可是,怎么又被叫做熊猫了呢? 这得从我们汉字的书写说起。几千年来,人们书写汉字和阅读汉文都是从右往左的竖写、竖念。大约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才在一些学过英文的知识分子当中出现少量横写、横读。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爱国华侨陈嘉庚的一件提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他在提案中建议在全国实行汉字横写。1955年下半年(具体时间忘记了),《光明日报》首开先河,采用横版印刷。十二月,中央人民政府下发文件,从1956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实行汉字横书。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的横写、横读,改变了中国人几千年的生活习惯。 猫熊(熊猫)最初在动物园展览是在解放前。当时,给它立了一块牌,书写牌子的是一位知识分子,按照外文的书写习惯,横写了猫熊的原名“猫熊”,可是,前来参观的人们仍然按照当时的大众习惯从右往左,把它读成了“熊猫”,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约定俗成的一直把它叫熊猫了,而渐渐把“猫熊”给忘了! 大熊猫古代名考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历史记载已有三千多年了,随着时序和人们对它的认识的深化,其名称不断演变。 貔(pí)貅(xiū)或《诗经》、郭璞注《尔雅疏》、《尔雅翼》、《礼记》、《峨眉山志》、《洪雅县志》等。 白狐《尔雅》。 豰(hù)(幼子) 《尔雅》。 执夷 孔注 《书经》、陆玑(吴)注《毛诗》、《尔雅》、郭璞注《尔雅疏》、《尔雅翼》等。 挚兽《礼记》。 白罴(pí) 陆玑《毛诗广要》。 文罴《庄子》。 皮裘《峨眉山志》。 角端《洪雅县志》。 干将(指雄兽名) 《辞源》、《尔雅翼》。 貅(指雌兽名) 《辞源》、《尔雅翼》。 貘《尔雅》、《本草纲目》、白居易《貘屏赞》、《东周列国志》、《说文》、《南中志》、《旧唐书》、司马相如《上林赋》、《雷波县志》、《酉阳直柰(nài)州总志》、《竹山县志》、《长阳县志》等。 貊《新论》、《兽经》、《广雅》、《直隶澧州志林》、《后汉书》、《中山经》、《蜀中广记》、《酉阳杂俎》、《广志》、《巴东县志》(指秭归)等。 玄貘《王会篇》。 白豹 陆玑《毛诗广要》、《尔雅》。 猛豹《蜀中广记》。 猛氏兽 《蜀中广记》。 啮铁《神异经》。 食铁兽 《蜀中广记》、晋左思《蜀都赋》、《北川县志》、《酉阳直隶州总志》等。 林云《尔雅》 熊猫因本质是熊,外表像猫,因而被称为“猫熊”,错念为“熊猫”,英文名: 大熊猫:GIANT PANDA 小熊猫:PANDA

回答2:

熊猫本质上是熊,或许我错了,我对生物的纲属科目一向搞不清楚,但至少它的外貌更像熊,而不是猫。所以它本来的名字叫“猫熊”。在民国时代,政府在重庆的一个展览会上采取了国际通用准则,使用中英文按照从左向右列出每一件展品的名字,但由于国内的阅读顺序还是从右至左,另外当时的大熊猫还不像现在这样作为国宝世人皆知。只有极少人知道它。所以大家都认为它的名字是“熊猫”。以缪传缪,约定成俗,最终它在华人世界的名字就被永久的改变了

回答3:

熊猫原名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之所以被成为“熊猫”其实是因为之前的一种误读造成的。当时的报纸登载的其实是“猫熊”,有人习惯从右往左开始读,而有的人从左往右读,久而久之,“猫熊”被称为“熊猫”而家喻户晓哺乳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