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失利不代表人生的失败,下定决心了的事情就勇敢去做,不尝试永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功。
勇敢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去找工作。人生的选择有千千万,我们不可能总是按照自己预定的目标和计划走,要学会接受意外才是人生的常态。考研不成功并不代表什么,也许是选择的专业和学校与自己无缘,这时候我们就应该积极地寻找另外一条道路,在另一条道路上勇敢地实现自己。而且,就算是考研成功之后,也总要面临就业的压力,长痛不如短痛,我们要勇敢的去面对。
1.寻找的职业。一般都是与自己学习的专业相匹配,而且题主有两年的考研的经验,在专业课上一定会比本科学习的同学更加的系统和深刻,可以找专业相关方面的工作。
2.城市的选择。通常是和自己未来的规划相关的,一般就是所在大学的城市、家乡以及北上广或者是出国的。
3.行业的选择。也是同自己的职业发展相关的,自己要选择一个发展潜力比较大的行业,这样以后的职业发展会更好。
我相信我们能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进入本科学习,学习能力一定都不差,不要在考研一条道路上钻牛角尖。打破焦虑和迷茫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勇敢的去做,只有开头了尝试了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合不合适。而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
每年考研都一定有人成功,有人落马,和“考上了”这个连念一遍都觉得喜气洋洋的词语相对,“考研失败”这个词,即便在舌头上滚一圈,也会立刻让人感到头皮发麻、心惊肉跳。的确,失败的痛苦会在考研人的身上碾过,但“从头再来”依然是提及率最高的词汇,充满了勇气。事实上,无论别人告诉你什么,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足够强大的内心去支撑,战胜困难。
两年前,当查到自己考研成绩的时候,我觉得整个世界都抛弃了我。我以几分之差没能考上复旦大学的新闻学院,而为了这个目标,我辛辛苦苦地准备了半年多。
像每一个一心做着名校梦并历经炼狱般磨炼考过研的人一样,知道成绩的那一刻,我不相信这就是结束。复旦新闻学院录取的比例将近1:70,在参加传播学专业考试的500多人中,我排名22。但这个名次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哪怕仅一分之差也意味着:“你白忙活了”。
我开始无数次地嘲弄自己,无数次地自欺欺人,用没有任何意义的名次来告诉自己考得还不错,并无数次地舔噬自己的伤口。为了这次考试,我甚至放弃了数次可以工作的机会:湖南某电视台的见习,福建某日报的面试……直到3月份考研成绩出来的时候,我依然没有一份完整像样的简历。
实习时曾听一位前辈说过这么一句话:工作后的琐碎事务将会渐渐磨去你的雄心和斗志,让你变得随波逐流。那是我要的日子吗?从心底讲,那种小富即安的生活并不是我梦想的未来。上班,下班,嫁人,生孩子,然后若干年后的某天,猛然想起年轻时代的梦想,会惊恐地发抖。更可怕的是竟然也默许了这种生活状态,连惊恐都不会了?绝对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