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应具备以下五点要求:
第一,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一带一路”要增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质量。
“走进去”,即追寻消费者的长期认同与忠诚,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得不做。不论对国家还是对企业而言,“优越文化和更富有吸引力的政治哲学的说服力”显然要比诉诸军事、经济手段更有效,因为“它的目的不是征服领土和控制经济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民的心灵,以此作为改变国家之间权力关系的手段”。的确,伟大的公司要想生存,必须拥有一个持久的理念。核心价值就是企业员工的信仰。有远见的公司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原因就在于不论发生什么变化,它们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毫不动摇。
第二,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卖产品、争夺市场,更要提升自我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中国企业改革的目的不是建立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或股份制等(这些都是途径),而是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即做大,做强,基业长青。所谓“大”,主要指企业规模要做大;所谓“强”,是指创造不俗业绩,在所在行业产生影响力;“基业长青”,则是要建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公司。
对中国企业来说,做大并不难,做强和基业长青则需要企业在赢利的基础上,建立长远的愿景、价值观、使命和企业文化。
第三,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有产品、有技术,更要有品牌、有品牌价值。目前,有产品没有品牌,或者有品牌没有品牌价值,是中国经济的“顽疾”。缺乏品牌价值往往同缺乏大师和大家是分不开的,一想到中国企业,就是密密麻麻的工人、匠人,但普遍缺乏大师和大家,缺乏对产品本身以及生产过程的人文理解,这样的产品是不深刻的,这样的企业是难以征服人心的。
第四,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受欢迎,更要打造有魅力、可持续的商业帝国。
打造商业帝国的中国企业,要朝三大方向努力:第一基础要素方向,具体包括主业突出,具有较强盈利能力,拥有知名品牌,高质量管理,创新能力强。第二国际要素方向,即拥有国际化竞争力。第三主观要素方向,主要包括领导及员工的高素质,企业文化及社会责任等。
第五,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讲入耳、入心的企业故事,更要用能够打动自己的优秀案例去征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