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防止外戚干政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避免皇帝母亲出身高贵,都选择出身较低微的女人,比如汉景帝母亲窦漪房早年还被贩卖过,汉武帝的母亲也是出身平民,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是家奴出身。外戚干政的危害刘家子弟印象深刻,但即使历代皇帝极力的避免外戚干政,但最后还是因为外戚干政灭国。
汉朝是一个深受外戚干政危害的朝代,主要还是从吕雉开始,因为汉惠帝羸弱,所以朝政大权都掌握在吕雉手中,如果吕雉只是单纯的辅佐刘家的江山还好,但是吕雉打破了刘邦设立的非刘姓者不得封王的规定,封了了很多吕氏子弟为王为侯为将,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吕雉仗着权利在手大力残害刘氏子弟,使他们过的战战兢兢,诸吕之战后虽然朝权回到刘家手中,但是汉朝皇帝仍采取了许多方法防止外戚干政。
第1种方法就是杜绝源头,选择的皇后都不是权贵后人,比如像上文提到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的母亲出身都不是很好,但即使这样汉景帝母亲窦漪房和汉武帝王娡都没有放弃操纵皇权,幸亏汉武帝有雄才大略把权利牢牢掌握才避免。还要看皇储母亲的性格,就比如诸吕之战后大臣们之所以推荐刘恒登基,就是因为他的母亲薄姬性格低调温顺不争不抢,与吕雉完全相反。
如果实在无法杜绝这样的现象就采用最极端的方法,比如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案,有人怀疑巫蛊之案的幕后主使是汉武帝,就是因为卫家因为卫子夫卫青逐渐强大,使卫家成为汉朝强盛一时的家族,最后,因为巫蛊之案后来戾太子刘据又被陷害谋反,几乎全族被灭,卫皇后因此自尽。后来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又因为“母强子少”所以赐死刘弗陵母亲钩弋夫人。
外戚的危害就在于可以颠覆皇权,遭到灭国的灾难。汉朝君王防止外戚干政有两点做法,第一用新外戚代替旧外戚。第二用宦官制约外戚。
一般君王都会给外戚一些官命威风实际上毫无用处的官职,而有些外戚本身官职就很高的话,一般会选择逐渐分权的方法。
外戚干预政策,君王的威信逐渐弱化,功高盖主,一旦起异心后果很难预料。
他们会把比较重要的官职都交给自己信赖的人,这样就可以防止外戚干政,外戚干政有可能会对自己的政权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为他如果不防止的话,就会自己受到一些利益上的伤害,还会使百姓受到伤害,所以他们的危害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