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是解读频率值(PR值),是AMD对其CPU特定的命名方式。
AMD公司意识到了通常在消费者的印象中低主频就意味着低性能,AMD改变了其CPU产品的命名规则,将其产品标称一个与对手产品主频相当的型号。就是相当于TNTEL6.0GHZ主频的CPU。但实际上性能要超过他。
例如Athlon XP 2000+的实际主频为1.67GHz,而其2000+的标称就与Pentium 4的2.0GHz相对应。而之后出现的情况就是,许多实际主频相对较低的甚至连标称频率都较低的Athlon XP处理器却在测试成绩上超过了实际频率更高的Pentium 4,例如Athlon XP 2500+在一些方面的测试成绩甚至要超过2.8GHz的Pentium 4。
除去主频之外,核心架构也是衡量CPU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相同主频但架构不同的处理器之间也会有一些性能表现的差异。而核心架构决定着处理器工作的时钟频率和每时钟周期实际执行指令数(IPC)。CPU的流水线越长其工作频率就会越高。但增加流水线的长度也会带来一些坏处,因为流水线越长,单条指令的执行时间就越长。
结果,Athlon XP架构由于拥有较短的流水线,虽然其工作频率较低,但却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执行更多的指令。你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时钟频率看上去显得比IPC更加重要。这是因为,首先IPC只告诉你单位时间内CPU可以执行的指令数,但是它却不能直观的显示产品的实际性能。而大家所熟知的GHz或者MHz这样的频率单位却能告诉你这个处理器的大体性能会是怎样的,只是还需要一个能够衡量产品性能性能表现的标准。
解读频率值(举例)
我们就来举AMD的例子,它采用PR值为自己的产品命名。从下面列举的数字中,你可以知道一些很有意义的信息——产品的时钟频率和IPC.
Athlon XP 2400+: 9 IPC, 2000MHz
Intel Pentium 4 2.4GHz: 6 IPC, 2400MHz
如果你拿IPC和时钟频率相乘,你可以得到另外一个指数,权且不给这个指数下什么定义。经过这个计算,你会发现Athlon XP 2400+得到了一个18000的数值,这要比Pentium 4 2.4GHz处理器的14400高。那么结果你就应该可以料到Athlon XP 2400+可能会比对方的性能表现更好。但是,在一些多媒体程序应用中,Pentium 4的长流水线架构是颇受青睐的,而此时方才得到那个指数值就不起什么作用了。
而除去多媒体应用外,我们举例中的方法还有一点缺陷,就是它并没有将各种不同核心架构的优缺点记入在内,这样你也就只能凭借频率和IPC值来评价一款处理器的好坏了。但是从某种角度说,这种方法确实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总而言之,在评价一款CPU的好坏时,你不能只盯住它的工作频率不放,相反的,你应该综合考虑CPU的时钟频率,IPC数值,以及产品的核心架构特点,这样才能使你得出最合理的答案。众所周知,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个CPU的产品系列,它们分别对应着各个级别的目标市场,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Pentium 4, Celeron, Celeron D, Pentium M, Athlon XP, Athlon 64, Athlon FX,或者Sempron。intel的Pentium系列(除Pentium M外)和Celeron系列产品均使用了比AMD的Athlons与Sempron系列产品更多级数的流水线,这就使其能够在运行频率上超过竞争对手。而Pentium M的流水线级数则与Athlon和empron相当。
最终决定你购买哪款CPU产品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其实既不是产品的主频有多高也不是核心的架构有多好,而应当是你的实际需要。你应当根据自己的主要程序应用来选择一款适合你的CPU。切记,主频并不代表一切!
就是一个型号,不过是初期的双核,数据看起来很可观有3.0GHZ。数字越大确实是越好,但毕竟是旧技术且它本身已经是同系列最高级的。现在多用速龙Athlon II X2 240 (2.8+2.0)或以上版本 245 250 价格比同级的INTEL要便宜
一个型号而已
意思比Intel P4 6GHZ厉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