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阿瑟·爱文斯(Sir Arthur Evans)在希腊诺索斯(Knossos)挖掘出古代的王宫遗址(就是现在的诺索斯王宫博物馆)后,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米诺斯王朝的迷宫。但人们并未确定传说中的米诺斯即是一位真实的米诺斯统治者。迈诺斯人自己如何称呼自己的文明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不过,古埃及人所称的“Keftiu”和闪米特人的“Kaftor”或“Caphtor”都是指米诺斯时期的克里特岛,也许是一种启发。
克诺索斯宫殿的主人米诺斯王是主神宙斯和欧罗巴之子,握着象征人间与神世双重权利的“双刃斧”,称霸于地中海世界。后来奥林匹斯神之一的波塞冬让米诺斯王杀掉一头公牛祭祀自己,米诺斯王不仅没有执行其旨意,还把公牛供养起来。波塞冬大怒之下,竟让公牛与米诺斯王的妻子交配,生下了一个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诺陶。为了遮丑,米诺斯王下令建造一座特别的王宫关禁米诺陶,还要求雅典每年向克里特进贡七对童男童女,作为米诺陶的食物。有一年,雅典王的独生子忒修斯自告奋勇地带着其他童男童女来到克里特。他英俊潇洒,胆识过人,不久便赢得了克诺索斯国王女儿阿里亚特的芳心,并交给忒修斯一把宝剑和一个线团。忒修斯牵着线头、擎着宝剑找到了米诺陶,杀掉了这个牛首人身的怪物,又循着线头走出了迷宫。其次,可向学生们介绍真正的米诺斯宫殿结构: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等,在克诺索斯一座叫做凯夫拉山的缓坡上,发现了米诺斯宫殿的废墟,占地面积22 000平方米,有大小宫室1 500多间,楼层密接,梯道走廊曲折复杂,厅堂错落,天井众多,布置不求对称,出奇制巧,外人难觅其究竟。全宫以长方形中央庭院为中心(长60、宽30米),庭院西面楼房主要用于办公集会、祭祀和库存财物,东面楼房则是寝宫、客厅、学校与作坊。各层各处都有楼梯相连,尤以庭院东面的中央大楼梯最为宏伟,它有天井取光,三面构成柱廊,楼道宽阔、彩绘艳丽;其旁是双斧大厅的内外两室,以折叠门扇相隔,冬可保暖,夏可通风,显示出米诺斯建筑的灵巧。厅旁的王后寝宫是一套典型的米诺斯豪华住房,内壁绘有海豚戏水的壁画,优美雅致,相连小间有浴室和冲水厕所,这是古代独一无二的卫生设施;王宫各处的壁画也是古代艺术的上乘之作。从发掘出的各种精美陶器看,当时的手工业相当发达。总之,王宫建筑,从克诺索斯到法埃斯特平原的驿道、青铜的冶炼、带脊的长柄铜剑、薄壳陶、称为“卡马瑞斯式”的彩绘鲜丽的陶器、初期的象形文字等的发现,都显示了当时文化发展的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