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是哪里人?

2025-04-24 12:33: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萧太后是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

萧绰(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契丹族,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

辽景宗继位后,选为贵妃。969年(保宁元年),被册封为皇后。971年(保宁三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后又生三子三女。

982年(乾亨四年),辽景宗崩,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摄政。983年(统和元年),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

986年(统和四年),宋太宗认为辽圣宗年幼而母后摄政,大举北伐,以收复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正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

西路攻云州朔州,失败,宋太宗下令全线撤退。在撤退途中,辽军俘宋将杨业,后者不降绝食而死。1004年(统和二十二年)闰九月,萧绰以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关南地为名,大举伐宋。

除了在瀛州遭到抵抗外,辽军势如破竹,十一月就至宋都开封的门户澶渊。辽大将先锋官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在前线察看地形督战时被射中头部,当晚死去。辽军士气受挫,又孤军深入,十分疲惫。

加之后方宋军袭击其后路。萧绰利用宋真宗急于求和的心态,与宋朝谈判,达成澶渊之盟。1006年(统和二十四年),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

1009年(统和二十七年),萧绰归政于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病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次年,葬乾陵。

扩展资料:

萧太后的故事:

萧太后是来自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她曾经是契丹部落的政治家还有军事家,在那时她的名望也是很高的。甚至在她执掌政事的期间,让辽朝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鼎盛时期。

在我们现在很多军事家的展厅里都是有这么一个女流之辈存在的,她的才华和担当也是平常男子不能及的。萧绰从小就非常聪慧机灵,而上天又像独爱她一般。

还赐予了她别人难及的美丽,所以她成熟的也是很早。耶律贤当上皇帝之后,她就被他挑选了过去,成为了贵妃。她是在969年成为的皇后。

就在第二年生了下一任皇帝,后来她又生了六个子女。耶律贤经常生病,所以经常都上不了朝,而事事都通晓的萧绰就开始帮助他来处理这些军国大事。

因为一直都是她在代理朝政,而且治理的井井有序,后来还有官员上书,让萧绰在以皇后名义下旨的时候可以自己称呼自己为“朕”。这可是代表萧绰可以跟皇帝平起平坐了。

也是证明了萧绰的能力。在982年的时候,耶律贤去世,萧绰的儿子辽圣宗继位,萧绰就开始了辅佐12岁的儿子处理政务的生涯,而那时的萧绰也不过30岁而已。

后来在970年的时候萧绰的父亲被奸人所害,这让萧绰一下子没有了母家的依靠。皇帝年幼,萧绰仅仅一个女流之辈执政,让很多大臣开始蠢蠢欲动,想要控制朝廷。

这下萧绰算是有了很大的威胁。就在这时萧绰启用了耶律斜轸和韩德,分发了军事管辖权给了他们两个,这下撤换了很多有异心的臣子。这下。他们母子才算安稳了下来。

地位也是站住了些,后来在萧绰的努力下,终于是让所有臣子归了心,还在983年的时候,被自己的儿子和群臣给上了“承天皇太后”的称号。

后来在萧绰与宋太宗的战斗中,萧绰的谋略也是更胜一筹,让宋太宗败北,还降服了宋太宗的猛将杨业,不过杨业很忠心,宁可死也不投降,后来活生生自己选择饿死了。

又在1004年,萧绰大举伐宋,在这次战斗中辽军是真的势如破竹,让宋真宗都很害怕,不过在这个时候宋军的宰相亲自上了阵,这下宋军的士气大涨,将辽军打败。

萧绰见败局已定,赶忙与宋朝谈判,然后成功回归,这也就是有名的“澶渊之盟”。在1009年的时候,萧绰将国家的管理权还给了自己儿子,决意不再摄政。

然后在当年的年末,萧绰就去世了。萧绰跟了自己的丈夫,也就是耶律贤十三年,后来又辅佐自己的儿子二十七年。在经历了残忍杀戮的她,心性也是在后来有所转变。

她的亲人们都因为想谋反而被她杀掉离世,姐姐在狱中死去,她的党羽也是受到了活埋之刑,二姐也是想毒害她被杀。虽然她后来变得残忍无比,可是作为契丹的统治者、军事家。

她还是永垂青史了。萧绰在治理国家的时候是很有方法的,有好的建议是会认真采纳的,赏罚也是很分明。她很明白如何做才可以夺得更多臣子的效忠,并且乐此不疲。

使得很多臣子对她唯命是从。虽然她是契丹的人,不过她还是将,“汉人与契丹人发生冲突,就惩罚汉人”的规矩改变成了平等处理。这个举动使得两个民族的关系慢慢趋于了平等。

萧绰在管理国家的时候,一直都秉持着“唯才用之”的原则,也会在启用了之后去相信对方,这使得文化的发展成为了社会的主流。

知识分子还有将士们的积极性被她调动的很好,她还将科举考试变成了大家想做官造福大家的途径,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读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