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要求
(1)认识和掌握18种常见单形的特征。
(2)了解不同单形在各晶族及晶系中的分布。
(3)认识几个常见聚形和双晶,了解晶面形状的变化和单形相聚的基本原则。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单形的认识
1.观察下面常见的18种单形模型,找出各单形的对称型及所属的晶族和晶系
立方体、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四面体、六方柱、六方双锥;四方柱、四方双锥;三方柱、复三方柱;菱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复三方偏三角面体、三方偏方面体;斜方柱、斜方双锥;平行双面。
在分析模型的对称要素时,还要注意单形的晶面形状和横切面形状。
2.注意下列相似单形之间的区别
斜方柱与四方柱;斜方双锥、四方双锥与八面体;菱面体、三方偏方面体与三方双锥;六方双锥与复三方偏三角面体;菱形十二面体与五角十二面体。
3.观察下列矿物的晶形,并与其单形模型进行对照
磁铁矿的八面体;萤石和石盐的立方体;白榴石的四角三八面体;石榴子石的菱形十二面体;黄铁矿的五角十二面体;方解石的复三方偏三角面体。
(二)聚形的分析
进行聚形分析,确定出组成聚形的各个单形。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对称型和晶系。从聚形中找出全部对称要素,确定对称型及所属晶族和晶系,确定可能出现的单形范围。
(2)确定单形数目。根据模型中同形等大的晶面种数,确定其单形数目。
(3)逐一确定单形名称。根据对称型、各单形的晶面数目和相对位置、晶面与对称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确定单形名称。此外,还可以通过假想把单形的晶面扩展相交的方法,想象该单形的形状。
(4)检查核对。由于只有属于同一对称型的单形才能相聚,因此,根据已找出的该聚形所属的对称型,检查所确定的单形名称是否符合该对称型所属的单形,若不符合,说明所确定的对称型有误。
(三)双晶的认识
1.识别双晶
根据双晶凹入角、双晶缝合线或双晶纹(聚片双晶)来识别。
2.确定双晶类型
通常按照双晶接合面的特点。双晶接合面呈简单规则的平面者,是接触双晶;双晶接合面为曲折而复杂面者,是穿插双晶。
3.分析双晶要素(包括双晶面、双晶轴)
(1)分析双晶中某一单晶体的对称型及晶系,进行晶体定向。
(2)找出双晶面并确定其方向。在双晶中相邻两个单体之间,假想有一平面,若通过这个假想平面进行操作后,能使双晶的两个单体重合或平行,该平面就是双晶面。
(3)找出双晶轴并确定其方向。在双晶中相邻两单体之间,假想有一条直线,若双晶中的一个单体围绕该直线旋转180 °后可与另一个单体位向重合、平行或连成一个完整的单晶体,则该直线就是双晶轴。
4.观察具有双晶的矿物标本
观察方解石、斜长石、石膏、正长石、石英和十字石等矿物标本,了解双晶凹入角、双晶纹、双晶缝合线,并分析其双晶类型和双晶律:
方解石——接触双晶(聚片双晶);斜长石——接触双晶(聚片双晶);
石膏——接触双晶(燕尾双晶);正长石——接触双晶(卡尔斯巴双晶);
石英——穿插双晶(道芬双晶);十字石——穿插双晶。
(1)根据模型,观察描述常见的18种单形,并填写实验报告表(表12-2)。
表12-2 单形实验报告表(供参考)
(2)结合模型,观察描述透辉石、白铅矿、方解石、锡石和石榴子石等矿物晶体的聚形(图12-3),将结果填入实验报告表中(表12-3)。
图12-3 几种矿物晶体聚形形态
表12-3 聚形分析实验报告表
(3)结合模型,观察描述尖晶石、方解石、锡石和正长石等矿物的双晶要素(图12-4),并将结果填入实验报告表中(表12-4)。
图12-4 几种矿物晶体的双晶形态
四、思考题
(1)各晶系有哪些常见的单形?
三、实验报告及作业
(2)试判断下列单形中哪两个可以构成聚形?哪两个不能构成聚形?
立方体与四方双锥;立方体与菱形十二面体;四方柱与斜方柱;八面体与四方柱。
表12-4 双晶的认识与分析实验报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