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出来的人见过“世面”,不是说去过多高大上的场合、旅行去过几国,而是他们都见过一个人可以拼到什么程度,也见过一个人可以优秀到什么程度。
这会让他们永远拿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凡事想要做到最好,并且很习惯为自己的目标吃苦受累而不喊累。
成绩优秀的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就是一群非常懂得压抑自己其他想法,然后刻苦学习的人,他们能让老师满意,能让家长满意。
工作之后也一样,老板给出的工作就跟当年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样,他们圆满完成甚至超额完成,简直就是本能。
不得不说,在初入职场的时候,你的创造力,你的领导力,你的组织能力可能都还没有发挥作用之前,让人最先看到的就是这种执行力。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大家都没有什么职业经验,拿不出什么工作之后的精彩成绩,在校学生会和社团的那点经历,说实话,除非是跟职位相关的,否则根本不会被HR放在眼里。
所以在第一次找工作的时候就有了区别,然后到下一份工作的时候,就不只是看学历了,要看的是学历+工作经历,这时候区别就更大了。
非名校的简历一般是这样的——
一堆不知名的小公司的工作经历,里面详细描述了自己的各种成就,翻到最后,果然在教育经历那边,有一个不出色的学校。
如果考不到,在前半场已经落后而且别人越来越快的情况下,你还是要坚持学习,不停的扩充个人的能力,让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越来越多,把现在做的事情越做越好,最终你一定要在工作当中做出成绩来,才有翻转命运的可能。
这社会很残酷的一点在于,如果一个人拥有很多,他就会很容易的拥有更多。
就好比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就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就会爬得越来越高。考上名校之后的她们,可以轻易找到好工作,在优秀的团队当中干出更为卓越的成绩,然后更快的积累财富,变得更富裕,然后将来她们的小孩就可以获得,比她们还要好的教育。
并不认为考不上985/211,就没有意义。但无论从个人成长的角度还是未来就业的角度,努力考上名校,确实是同学们最值得为自己一生付出的事情!
但是,985/211每年的招生计划毕竟是有限的。很多很努力但是没有考到接近600分的同学,他们的学习潜质是基本符合进入名校标准的。这时要做的,就是选择一所实力接近211且具有自身的特色的“优质”普通院校。
在校本科生没有必要去自考本科,如果真心想学可以报第二专业,或者双学历。那些都是统招的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比这个自考的强多了,花费的钱也不会太多,具体的你可以去找学校老师打听一下。如果是看中了所谓985、211的名校牌子,还不如在大三时好好复习去考985的研究生。自考这种东西是给那些没有考上统招人一条获取更高毕业证的羊肠小道,你有阳光大道不走,非要往这条不归路钻进来没意思的。
非常有必要!这决定了学历的起点,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很看重是否211、985的
能考肯定考进去啊 毕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