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同位素特征

2025-04-24 09:22:0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小西弓金矿床各类岩(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见表5-8。从表中可见,小西弓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硫化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比较集中,分别位于18.249~18.722、15.558~15.661和38.027~38.836之间,平均值分别为18.512、15.609和38.335。蚀变岩型矿石硫化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较大,分别位于18.439~19.367、15.607~15.678和38.267~39.4之间,平均值为18.975、15.642和38.791,较石英脉矿石中的硫化物更富放射成因铅。两件混合型矿石硫化物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544~18.71、15.66~15.665和38.494~38.634,位于含金石英脉矿石和蚀变岩矿石之间。四件长英质片岩中黄铁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在18.293~18.433、15.544~15.678和38.049~38.178之间,平均值分别为18.344、15.584和38.113。钾长花岗岩中钾长石和黄铁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大,分别位于18.355~19.776、15.576~15.728和38.489~40.038之间,平均值为18.908、15.679和38.951。对所有硫化物样品按Stacey et al.(1975)的两阶段铅演化模式计算的模式年龄值不仅变化范围大,而且有许多负值出现,表明计算的模式年龄没有地质意义(韩发等,2006)。对于不能给出有意义模式年龄的普通铅称为“异常铅”,表明矿石铅在形成后有外来放射成因铅的加入(魏菊英等,1988)。对于“异常铅”而言,计算的两阶段演化μ值和模式年龄均无地质意义。

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中(图5-11),石英脉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位于造山带演化线上或造山带演化线与上地壳演化线之间,蚀变岩矿石的铅同位素都位于造山带演化线和上地壳演化线之间,分布更加分散,暗示铅来源的复杂性。鉴于小西弓矿床的直接围岩是长英质片岩,并在矿区出露大量的花岗岩类和辉绿岩脉,结合铅同位素特点,认为金矿石中的铅来自上地幔、造山带和上地壳的各个储库,且在矿石形成之后有外来放射成因铅的加入。聂凤军等(2002a)认为这种放射成因铅的加入可能有两个主要原因:①成矿后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造成铅同位素发生重组,大量放射成因铅加入;②大气降水对变质岩地层的长期淋滤与萃取作用,也可能造成矿石铅体系中放射成因铅的大幅度富集(Nie F J et al.,1994)。

表5-8 小西弓金矿床岩(矿)石铅同位素组成

图5-11 小西弓金矿床岩矿石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