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杀死曹髦后,被忠臣们责骂,他是如何善后平息众怒的呢?

2025-04-04 04:42:2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曹魏少帝曹髦被杀是一个意外事件,并非司马昭所谋划。所以,当司马昭听到消息后也大吃一惊,手中的东西都掉到了地上,司马昭忧心地说:“天下其谓我何?”

有人说司马昭在演戏,因为曹髦死了他心里其实挺乐,嘴上故意那么说,但其实,司马昭的第一反应是真实的,他的确很吃惊,并且很忧心。

这是因为,一个在位的皇帝,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却这样血淋淋地倒下了,自古以来都还没有发生过几次这样的事,对于这件极为罕见的事故,司马昭必须立即做出交代,做好善后工作。对此,司马昭走了以下四步棋,较好地处理了善后的各项工作:

一、赶紧找个替罪羊“顶雷”

司马昭得到消息后不敢怠慢,立即召集百官商议如何处置。众人面面相觑,既惊又惧,说不出所以然来。

司马昭认为尚书仆射陈泰主意最多,想听听他的看法,为此专门派陈泰的舅舅荀顗带着车去请陈泰。

陈泰到了,司马昭着急地问他:“该怎么办?”陈泰对司马昭说:“只有腰斩贾充,以谢天下。”

曹髦被杀时贾充是“现场总指挥”,故尔陈泰这样说。但贾充是名臣贾逵的儿子,司马氏父子的铁杆粉丝,双方还有姻亲关系,司马昭难以决判。

司马昭沉吟半天,对陈泰说:“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陈泰两手一摊:“没了!”但司马昭还是舍不得杀贾充,想到最后,决定把罪责归到直接动手的成济头上。

司马昭上报郭太后,郭太后同意这个意见,遂将成济斩首,夷三族。可怜成济,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替主人立下大功,却招来灭门之祸。

二、公开曹髦“罪状”以引导舆论

杀了成济,仍然难平震荡,除了司马昭倍感压力,郭太后那边压力也不小。

这时因为,当初曹芳被废,司马师曾想立曹据为帝,郭太后不干,非要弄来个曹髦。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郭太后于是下了一份诏书,重点是历数曹髦的罪状,为司马昭、同时也是为自己做开脱。

在这份诏书中,郭太后说她当初援立东海王之子曹髦,考虑他是魏明帝的后嗣,又见其喜好书疏文章,以为他能成为大才。不想曹髦他性情暴戾,而且越来越厉害。

郭太后说,她曾多次呵责曹髦,结果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致使曹髦对她产生怨愤,听信了一些丑逆不道的诬谤之言,从此两宫隔绝。

回答2:

首先表现的很伤心,其次为皇帝报仇,最后大臣面前申明皇帝已经不是以前的英明君主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回答3:

司马昭为了掩盖弑君的罪行,以太后的名义诬陷曹髦,最后废曹髦为庶民,以民礼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