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上山下乡知青前后有多少人数

2025-04-26 19:12:3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后经历25年,知青总数达2000万人左右。

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从1968年到1969年,主要是将大部分“老三届”毕业生分配到农村、边疆。

2、第二阶段从1970年到1973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数锐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又一次发生经济“过热”,出现了所谓“三突破”,职工队伍的迅速膨胀,使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大部分留城,一部分在乡知识青年也通过招工回城。

3、第三阶段从1974年到1976年,1973年1月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提出采取经济“紧缩”政策,其中一条措施就是严格控制职工总数的增长。城市中学毕业生的出路,又开始以上山下乡为主。我国从1966年开始有了知青,1977年是最后一批下放知青。 

扩展资料:

意义与影响:

上山下乡虽然暂时缓解了城镇的就业压力,毛泽东借此达到了解散红卫兵组织的目的,但是几千万年轻人的青春被荒废,无数家庭被强行拆散,这场运动也造成了各个层面的社会混乱。

由于无数本应成为学者专家的年轻人莫名其妙地在乡间长期务农,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知识断代,学术研究后继乏人的现象。 

上山下乡运动令无数中国城市青年接触了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此之前从未去过农村,对农村的了解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文字和政府的宣传。

一些曾经参加上山下乡运动的人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作家,如史铁生,叶辛,梁晓声,张承志,张抗抗,陆星儿等,他们都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知青文学。然而,更多的知青则永远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在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中更是首当其冲,经常被工作单位裁减而失业。这场运动改写了一代人的命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968年12月22日 毛泽东发号召 2000万知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山下乡

回答2:

我看过一个资料,当时记了下来;
1967年——40万人
1968年——199.68万人
1969年到1970年——573万人
1971年——140万人
1972年——67万人
1973年——89万人
1974年到1976年——809万人
1977年在大批知青招生,招工,参军,病退的同时,还有171万人下乡
我家姐弟五个,有三个人下乡。
知青,这两个字究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还是青春的叹息,有谁能说的清楚?!

回答3:

残害生灵,祸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