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原因很简单,做为军人,那就是要绝对的服从和追随。也正是这样,霍去病对士兵不好,士兵们还是死心塌地跟着他
我们知道,霍去病是西汉名将。年轻有为,其骁勇悍战,足智多谋,多次大败强敌匈奴,是西汉光武帝最为欣赏的统军大将军。
实际上霍去病对士兵不好,士兵们还死心塌地的跟随,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
一、军人的基本素质
军人不同于老百姓,在我们的认识里,军人是有着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军人最大的特性就是服从,对于长官的训话与命令那是绝对的服从。
假如一个士兵或者下级对于长官的话阳奉阴违,那么这支队伍就会人心混乱,没有一点的凝聚力,在战场上就是各自抱团,见威即散。不是散沙却为乌合之众!
而霍去病旗下的部队,个个勇猛,几次与匈奴铁骑交锋,都是奋勇杀敌,宛如猛虎。其实这一切都与霍去病严厉的治军和大家军人的素质有关。
二、荣誉的推动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做为士兵,都是想站出来响当当的,让人尊重与追崇。而这前提是,他们必须有一个好的将军来带领他们。
假如一个窝囊的人做他们的头,例如梁山里面的大佬宋江,梁山一百零八将,有名有号的人物,可是他的头领却窝囊,偏偏要选择投降朝廷,这就让许多的人瞧不起他们,虽然宋江他们打赢了北辽、王庆、田虎、方腊,成为朝廷的命官,但大家还是认为宋江等草寇也。为啥?因为宋江、卢俊义没有一点男子汉气质,对于权臣俯首称是,唯唯事从。怪不得事后武松、李俊、童威童猛、燕青、阮小七等人离他们而去。
霍去病就不同了,霍去病虽然年轻,也就是二十来岁,但他‘嫖姚继踵、再静边方’,威名远扬,站在哪里都是一面不倒的荣誉旗帜,所以许多的士兵都愿意追随霍去病这位中才之将的民族英雄。
三、霍去病的奖罚分明
在军营,士兵们最无奈与愤怒的是主将的徇私舞弊,唯亲是用。都说:”不愿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那个士兵不想当将军。其实士兵想要成为将军,就得靠自己的战功来博取,可是总有一部分主官们却冒领他人的果实,像薛丁山里面的主将张士诚,多次的冒领了薛丁山的战功。使得伙头军的薛丁山有功却无功,一直得不到应有提拔。
但在霍去病的霍家军里面,霍去病的那些部将们大多是靠战功,从士兵群里一步一步的被霍去病提拔上来的,这些将军对于主将感回报。在战场上他们奋勇杀敌,在军旅生涯里,他们对霍去病誓死追随。而普通的士兵也是一样,他们都希望跟着霍去病立功,早日步入将军行中。
其实有关霍去病对士兵不好,历史书并没有详细的叙说,只是司马迁在史记做了一个记载,而这记载不由得不让人怀疑,一个受人尊重和爱戴的大将军,他怎么会对自己的士兵不好呢?也许,霍去病与司马迁有过过节,所以司马迁在自己的权限下,偷偷地给霍去病留下了简短而“抹黑”的一笔。
他善于闪电战,不沿用普通兵法套路,往往在抗匈战争中出奇制胜,所以死心塌地
因为虽然他对士兵不好,但是他的练兵有序,并且他只是严厉并没有刻薄他们。
霍去病其实不是对士兵不好,而是对士兵很严格,这样的话,打仗的时候,胜率才会更高。
因为霍去病上战场都是身先士卒的,对士兵严厉是为了锻炼他们,怕他们死在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