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送别诗大量涌现,主要是经济繁荣、政治宽松、战事频繁,更多的人离家经商求财、求学取士、报国从军,还有职位调动,再一个是唐代人送别的观念比前人强烈。
古代因为地广不便,音息难通,往往一别经年,甚至终生无法相见,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写照。因此,“离别”就成为人生中心碎感伤的事。尤其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再加上流光易逝,使得好友离别,故友重聚,都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惜啊!
其次,唐代士人是很重视漫游的,这也为送别诗提供有利客观的条件。唐代著名的诗人几乎都做过长途旅行,像李白年轻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早年也曾漫游吴越和齐地;其它文人亦有类似经验,而各地官员又莫不爱好文学。这种漫游除了开拓视野,增广见识的“少年精神”外,其实更有求荐引,扬声誉的积极意义。
另外,由于举子大量集中于京城应试,无论及第或落第,士人的流动量是很大的。考试后,来往奔忙;未试时,游历州郡,托名公荐举。但因录取名额有限,及第者仅少数,大多数的人不是淹留长安,即旅食各地,产生了唐诗中大量的送别之作。
再次,唐代诗人中,有许多情谊深厚,往往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像:王维与孟浩然;杜甫与李白;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彼此留下了不少相知相惜,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抒写离愁别绪一直是骚人墨客的永恒主题。唐代社会生活丰富,送别诗大量涌现。唐人抒写离愁别绪,可谓风情万种,这些别调短章,或丰神俊朗,或意气豪迈,或宁静淡远,或神寄天外,千百年来传唱
送别诗大量出现的原因是当时文人有那种到处旅游的活动。
一方面是经济带带动交通的发展,人们出行增多了,一方面是生活的安定带来游历游学的风气,文人出游增多。